未雨綢繆:制定企業經營退出策略
企業家籌辦新公司時往往會全力以赴,卻很少或几乎不會花精力規劃退出公司的策略。

許多企業家事到臨頭才抱佛腳,但往往為時已晚,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均難以達成。未編製全面的退出計劃甚至會導致退出後難以維持原有生活,或者對公司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要在離休前早作打算,制定退出計劃,並在必要時重新查看及作出修改。
何謂退出計劃?
退出計劃指制定退出私營公司策略的過程。退出計劃涵蓋企業主關於公司價值、員工及市場地位的目標與宗旨,以及家庭與社群等私人事務。
綜合考慮該等因素後確定一項行動計劃,透過退出企業,幫助企業家實現商業及個人生活目標。
為何需要退出策略?
退出計劃不僅限於準備退居二線及退休的企業東主。建議在離休之前數年制定退出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所有目標。
此乃企業家與企業東主設定退出計劃策略的常見理由。
- 翻開新篇章
成熟的企業一旦開始正常營運,許多企業家便不再執掌大權,而是去創辦新企業。
防患於未然
自然災害、社會災難及金融危機會嚴重影響業務營運,導致企業關張或易主。
確保遵守稅務標準
為隨機應變,企業東主應提前數年開始規劃退出策略,以充分利用減稅機會。
優化現金流量
與利用稅收機會類似,企業東主可進行謹慎及時的退出計劃,最大化退出後的現金流量。
退出策略類型
退出計劃遠不止出售企業一种。企業家在決定如何退出企業時有很多選擇,後果各異,時間表及準備過程亦不相同。
出售
可面向許多不同的對方出售企業,從內部人員及合作夥伴,到競爭對手以及戰略、金融或國際買家。理想的買家取決於企業東主的目標及對公司的願景。為準備企業的出售策略,必須採取措施,獲得出售投標並提高出售價格。改善資本及收益有助於完成該流程,但往往需要數年才能奏效。
首次公開發售
首次公開發售讓您可向公眾出售私營公司股份。雖然此乃短時間內產生大量資金的良方,但設立首次公開發售的過程亦將招致數百萬美元的開支,並且需要相當透明。
併購
併購期間,企業東主出售對公司的控股權益,但仍可根據既定條款及條件以某種形式參與業務。
清盤
作為公司努力償還債務的最常用方法,企業可透過清算資產迅速停止存續。
贈予
企業東主可向家庭成員及慈善機構贈予股份或股權。贈予通常用於稅項規劃目的,接收者需要承擔某些義務。
企業轉讓
企業所有權可轉讓至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員工或家庭成員。選擇轉讓企業時,必須制定繼任計劃。
退出計劃流程
下述步驟可幫助您了解規劃退出策略的複雜流程。
1.首先設定可兼顧的個人目標及企業目標
雖然兩者本質上是不同的目標,但應合二為一。通常情況下,企業東主的大部份私人財富與公司密不可分,因此需要考慮從企業中抽走其大量私人財富的後果。
2.確定企業的價值
了解企業的市場價值很重要,如不達標準,出售時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價值。即使出售企業並非您首選的退出方法,一定要將公司的價值納入決策流程。
3.確定及評估退出策略方案
權衡可用的每種退出方案的優缺點,並確定最適合您與公司的方案。
4.編製書面退出計劃
在專家、顧問及法律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一份書面計劃,明確企業在您退出後的發展前景,不留任何猜測空間。
5.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企業與企業價值觀
如果您選擇的退出策略是出售或轉讓,則使用價值驅動因素及獎勵計劃等激勵措施,鼓勵管理層及關鍵員工留下來,確保企業的業務連續性。
6.籌劃退休後的生活
請考慮您退出公司後的生活方式。問問自己:出售收益或退出策略的結果是否足以維持您已習慣的生活方式?
7.規劃個人財富與財產
由於退休或開辦新企業需要勤勉的財務規劃,前企業東主必須提前準備下一步計劃。如企業被出售,其收益必須得到明智的管理及投資。
雖然本文中提到的方法是一些最常用的退出策略,但還有其他更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出方法。
與您青睞的法律專家及業務顧問團隊討論,找出最符合您需求的退出計劃方法。
編製並執行理想的退出策略絕非易事,需要一支在公司法、財富管理、稅務、財務規劃等領域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