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在消除饥饿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食物(或更确切地说是食物短缺)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随着人口增长继续超过地球的供养能力,除非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能够找到显著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否则人类可能将会面临灾难性的食物短缺。
若想在2030年之前通过可持续性解决方案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那么他们就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寻找解决方案迫在眉睫。根据联合国数据,饥饿和营养不良情况已连续第三年上升,回到近十年前的水平。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面临饥饿,并且有20亿人“食不果腹”[i]。
更具体地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表示,亚太地区实现零饥饿的进展已经有所放缓。在全球人口于2050年增加至100亿人的过程中,预计南亚将带来最大的贡献,而该地区的联合国零饥饿目标可能被证明是一个极为艰巨的挑战。
该地区面临的其他普遍问题包括城市化、人口变化和饮食结构转变。这些变化带来了诸如农民老龄化、资本获取能力下降和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等趋势。
大部分本地粮食系统都依赖于各种耕种方式,而目前该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气候问题压力,例如干旱、热浪和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等。
然而,基于整个亚太地区迄今为止以零饥饿名义所做的一些努力,我们仍有理由对此感到乐观。这些努力包括:
- 斐济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应对粮食安全
- 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和越南部署了与粮食安全相关的社会保护措施,旨在增强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ii]
这些措施和区内其他各种举措都有可能成为提高食物数量和营养价值的基准。
随着规模的大幅扩大,与生物强化作物和改良种子相关的项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抗旱种子等颠覆性技术也具有同样的潜力,而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未来也可能会发挥强大作用。
采取合作的方法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UNESCAP)已经强调,需要某些类型的政府主导投资来提供针对饥饿的干预措施,例如特定的营养投资和农村投资[iii]。
这也不需要花费太多资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一份题为《2019年亚太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零饥饿目标所需的总支出,对许多政府来说都是可以负担的。
例如,报告估计,在2016年至2030年期间,消除贫困和饥饿以及实现全民健康和教育的平均年成本为6,690亿美元,低于区内发展中国家平均2%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无法独自承担费用的国家,国际社会的援助将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挑战之一(虽然很可能是短期的)是全球宏观经济前景疲软。鉴于目前西亚一些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预计仍将维持疲软,联合国截至2019年中期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报告表明,消除贫困的希望已有所减弱[iv]。
以城市为目标
鉴于城市地区消耗了所生产全部食物的约80%,应对广泛的城市化在实现零饥饿目标的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已约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截至2050年预计将增加至68%[v]。
为了最有效地制定规划以应对此趋势,行业和政府团体在提供和制定解决方案时,应更加重视听取城市贫困居民的意见[vi]。
这是基于亚洲某些发展中地区(例如柬埔寨和尼泊尔)所见到的共同趋势:
- 饥饿是城市贫民所面临的大问题,经常上顿不接下顿
- 低收入和无固定收入使城市贫民难以吃得好,食物成为家庭的最大支出
-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的问题
- 鉴于杀虫剂和其他化学产品的使用情况,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 由于缺乏安全的存储空间和不固定的收入,食物都是每天少量购买的,这也增加了单位价格
- 分享食物成为关键的生存策略
利用更智能的方法解决老问题
显然,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并非单靠任何一种解决方案就能实现的。而且所采取的方法和针对的目标领域都在发生变化。例如,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粮食生产,但现在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消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方面规模、城市化和超重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存在营养不良的人,特别是儿童。
利用城市化的影响也是解决食物短缺的关键。室内农场的规模正在扩大,因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在环境可控的温室中利用分层托盘种植蔬菜的好处。这种种植方式也可以减少对杀虫剂的需求。
最终,随着社区开始负责解决问题并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储蓄团体等倡议来取得进展,以减轻债务负担,并利用空地、屋顶和窗台开展社区菜园活动。同样重要的是,他们的集体声音变得更大,因此有助于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变革。
‘智能’策略不可避免地将创新技术作为改变农业和食物运输的一种方式。例如,新的实践涉及对作物、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的投入,从而有望引领下一轮农业变革[vii]。
此“农业科技”或农业科技浪潮正在对亚洲的小农户产生影响。在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政府已经建立渠道让年轻的企业家与农民直接联系,利用数字化农业科技设备(如传感器和无人机)等首批颠覆性技术来管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的营养和害虫情况。
在通过财政政策、社会保障和加大研究投资等措施来促进营养、可持续和健康饮食的同时,个人的参与也可以带来贡献。
希望通过负责任投资策略来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士,他们拥有越来越广泛的选择,可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
对于解决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食物负担而言,这样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

资料来源:全球饥饿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