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4.02.2023

中国股市有望进一步鸿“兔”大展?

投资导航 亚洲版 2023年2月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亚洲首席投资官Prashant BHAYANI &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香港首席投资策略师谭慧敏 &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亚洲投资专家刘杰俊

摘要 

  • 我们对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维持正面看法,并继续建议逢低买进。
  • 消费带动的经济复苏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政府仍实行宽松政策、企业盈利亦有望改善、头寸远未达到拥挤水平、境内境外投资者刚刚开始回归、且估值仍具吸引力等因素是兔年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关键原因。

重新开放速度快于预期

防疫政策的快速转变,加上对大型互联网公司监管政策基本结束,带动中国股市过去三个月大幅反弹, MSCI中国指数(离岸中国股票)和沪深300指数 (A股)分别从去年10月底低位上涨58%和20%。

推动此迅猛涨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对冲基金空头回补(主要是互联网公司)、港股通南向资金大量买入在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和北向资金强劲买入在岸A股。

南向资金1月净流入490亿美元,而北向资金1月净流入340亿美元,创港股通2014年开通以来新高,相对2022年全年仅录得130亿美元。

我们于去年12月初对整体中国股票(包括在岸和离岸)的看法更为乐观,原因是对重新开放的信心增加,而且股票估值仍被低估。 

涨势仍将持续。为什么?

在经历如此强劲的上涨之后,近期出现整固也在情理之中。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市场是否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我们认为,中国股票 - 包括在岸A股和离岸中国股票(H股、在美上市预托证券/ADRs),在兔年可能会进一步反弹,原因如下: 

(1)消费推动经济复苏

新冠疫情期间的大量过剩储蓄(估计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将释放被抑制的需求,再加上劳动力市场改善,私人消费今年有望强劲回暖。

由于染疫人数(此前打压市场情绪的一大因素)已见顶,我们预期,消费和实体经济数据在未来几个月会出现V型复苏。

出行高频数据已经出现回暖势头,例如中国农历新年假期的国内旅游、酒店收入和剧院票房已恢复到2019年的80-90%。

(2)中国仍处于宽松模式

中央政府承诺今年要把重心放在经济增长上,制定更多减税/降费和融资支持计划,为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缓解压力。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经济中心召开相关国务院和省级会议,并释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信号。我们最近把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的预测从4.5%上调至5.1%。相比之下,其他主要经济体实行紧缩政策,而且面对经济衰退风险。

(3) 企业盈利预估将会上修

中国股票在过去三个月已重新评级(估值回升),下一阶段的涨势将受企业盈利推动。

沪深300指数(在岸股票)盈利预估刚刚开始触底,而MSCI中国指数(离岸股票)盈利预估则开始回稳。盈利估计持续上修,通常对股市有利。

(4)在岸投资者回归前预先部署

在岸A股市场一般由国内散户投资者主导,通常占资金流的60%以上。A股市场1月交投仍然低迷,意味着国内散户投资者参与度不高。散户投资者新增开户数也没有回升迹象,而孖展融资余额近日也才刚从多年低位回升。

此外,据说在岸机构投资者在过去三个月中基本上没有赶上涨势。在岸共同基金的现金持有量于2022年第四季处于12%的三年高位。

(5)外国投资者最近才开始回流

我们相信目前仍处于周期早期,因为外国投资者最近几周才刚刚恢复净买入在港上市中国股票,此前在2022年下半年连续六个月每周录得净流出。

在头寸上,纯长仓策略全球基金几乎普遍低配中国(最近有所减码,但仍为低配)。亚洲和全球新兴市场基金近几个月还适度参与,而全球基金则相对较为谨慎。鉴于目前的敞口较低,外国投资者在其全球投资组合中增加中国持仓的空间很大,特别是在他们此前已错过最初的大涨,需要追回表现。

(6) 估值仍然具吸引力

尽管股票已大幅反弹,但MSCI中国指数和和沪深3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分别为11.2倍和12.4倍)仍低于其五年历史平均水平(分别为12.3倍和13.4倍)。

在岸和离岸中国市场股票的远期市盈率与MSCI 亚洲(日本除外)指数(13.2倍)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12.4倍)相比都存在折让,更是远低于标普500指数(18.4倍)。

此外,由于美元已见顶,加上大多数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紧缩周期即将达到峰值,我们高配整体新兴市场。

主要风险

仍需留意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发展。其中一个关键风险是美国可能广泛禁止对中国科技相关行业进行投资。尽管如此,美中双边关系出现一些稳定迹象。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在1月中旬于达沃斯会面。然而,由于近日的白色气球事件引争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推迟原定于2月初访问中国的计划。

若经济活动反弹后不久过早收紧政策、房地产市场持续疲弱以及美国经济衰退程度较预期更深等情况出现,则会影响我们对中国股票的乐观看法。

结论

美联储最鹰派的阶段已走到尽头,是美元见顶的指标。美元中期下跌趋势(在连续几个月走弱之后,预期短期内会有所整固)对新兴市场和亚洲资产(包括中国)有利。

我们继续看好在岸和离岸中国股票,并预期中美股票表现脱钩的情况仍将持续。因此,任何回调都是买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