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全球贸易逆转趋势受惠者
新冠危机将加速“去全球化”趋势。有更多迹象显示,封锁措施导致供应链中断,引发全球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其生产模式。

我们的投资建议
- 全球供应链洗牌
新生产中心(台湾和韩国的上游技术相关零件/产品以及东南亚的低端消费品)
- 欧美受惠企业
高增值企业、众多服务提供商和教育企业
- 政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运用避险资产(例如黄金、日圆、美元战术性长仓机会等)对冲风险
主要风险
全球化趋势因以下因素再次升温:
- 中美达成全面贸易协议;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大幅缓解;
- 数字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大幅提升跨境贸易量。
封锁措施延长及第二波疫情爆发会加重及延长今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投资者继续规避风险,有损股市表现,但避险资产应表现良好。
「全球大流行」加速全球供应链洗牌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暴露出全球经济骤然停摆及供应链中断的巨大风险,也凸显全球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因此,部分政府已开始鼓励「生产回流」:
- 日本宣布拟从9930亿美元刺激政策中划拨22亿美元用于补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撤出中国,迁回日本或东南亚。
- 一位欧盟贸易专员最近表示,欧盟将寻求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并确保欧盟的「战略自主权」。
-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为迁出中国的美国制造企业支付「搬迁费」。
教育投资应会加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亦推动“去全球化”趋势。
总括而言,成熟经济体中“去全球化”受惠者是高增值行业,即众多服务提供商及教育企业。
我们依然看好韩国股票,对台湾股票的观点5月初时已从中性上调至正面。这两个市场的估值在调整后都变得更吸引。在5G、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颠覆性科技的大趋势下,科技比重高的台湾市场将受惠于“回台”政策及全球制造商对技术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本地资本支出周期已出现。
此外,继去年9月宣布新制造企业搬迁至印度可享超低税率后,据称印度政府今年4月已接洽1000多间美企(优先争取医疗器材供应商、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及汽车零件制造商),为准备迁出中国的制造商提供优惠。虽然该国目前受困于封锁措施,但采取积极政策刺激其制造业板块有利于印度经济的中线发展。
新生产中心
新冠危机过后,可能会有更多社会压力要求部分战略领域搬迁,并确保自给自足(比如医疗供应或其他医疗保健需求)。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愈发侧重多元化生产基地、工业数字化及自动化。我们预期供应链重新分配应会惠及东南亚国家的低端消费产品,以及台湾和韩国的精密技术零件/产品。
欧美的生产力“回流”趋势不断加速,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缩短供应链)及新兴国家薪资上涨。这一趋势的大赢家是高增值行业。如今降低依赖程度及应对不平等问题的愿望有所加强。
应对政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去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可能会令政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全球对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处理的不满有所增加。特朗普政府几度公开表示中国应对此次“全球大流行”负责并威胁加征关税。
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机会出现时通过黄金、日圆及/或美元技术性长仓等避险资产来对冲投资组合风险。
2020年「疫后」投资主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