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入摩」
中国A股市场, 市值7.4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正迈向国际化的里程碑。
长线外资流入增加
台湾及南韩分别用了9年以及6年时间才达到全面纳入MSCI指数。A股要100%被纳入,相信也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尽管如此,市场预计未来5至10年, 逐步增加纳入足以为国内市场带来3,600至7,8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目前A股市场的外资持股量仅为2%(虽然自2016年底以来已经翻倍), 以及占总自由流通市值的5.4%。中国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相信会令国内企业的管治水平改善,加上在岸市场机构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将降低整体内地股票市场的波动率,继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
短线市场情绪上涨
A股在本月迄今表现跑赢离岸中国市场 (截至2018年5月25日,沪深300指数上升1.8%相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 2.2%)。尽管今年4月份A般市场出现调整,沪深港通北向资金流持续升温,显示海外投资者对投资A股的兴趣日浓。事实上,今年4月份北向日均流入量创下27亿元人民币(约4.2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今年5月份上半月北向累计资金流入达270亿元人民币(约42亿美元)。此外,沪深300指数成交总量中的北向成交量已从2016年的1.6%上升至今年年初至今的6.0%。
超额收益及资产多元化的有利来源
估值方面,大型A股(如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是13倍,远低于整体A股市场的18倍。尽管中国与美国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国内持续金融去杠杆化,A股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仍然录得16%的盈利增长。此外,尚待开发的国内股票市场目前主要由散户投资者主导 (散户投资者占日均成交量85%), 这为由下而上选股的投资者带来很多「超额收益」的机会。
我们相信中国A股「入摩」将提升国际投资者对国内股票市场的关注,特别是具有良好(风险调整后) 回报潜力的优质A股。此外,鉴于A股与环球股市的相关度相对较低,A股也能成为资产多元化配置中一项投资来源。现时中国A股的比重还未有很明显地反映在环球指数之中,这意味长远来说资金流入的空间庞大。而且,A股「入摩」也符合中国实现市场国际化以及提升人民币地位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