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观点:2021年部署 – “与巨龙同行”

概述
资金继续流入中港市场
自2020年8月以来,海外流入中港市场的资金保持强劲。中国市场仍被视为价值型市场(恒生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沪深300指数2021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2倍/ 9.5倍/ 15.5倍),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2021年的经济复苏势头明显。鉴于中国在美国上市的预托证券(又称“中概股” 或“中国ADR”)相关的政策存有不确定性,部分中国投资者亦将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转换为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中国科技股走弱 意味着再进场良机
尽管中国首个反垄断法草案条例有利于中国科技行业的长远发展,但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可能会保持负面。我们相信北京当局仍将大力支持中国的科技发展,纵使往后会更受监管及控制。与此前中国监管收紧的情况类似,我们认为科技股这次的整固是增加长期持仓的好机会。除了这些新的地方监管之外,中美紧张局势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在短期内给中国科技板块增添了不确定性。
中港股市的深度与宽度不断扩大
中国政府继续放宽主板交易的灵活性,以将更多新经济股纳入传统交易平台。此举应能增加市场集资机会,同时扩大中港股市主板的深度与宽度。
保持均衡投资组合并倾向周期性股
展望2021年,凭借盈利增长潜力,顺周期板块(比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水泥生产商、教育、医疗保健及医疗科技等)值得密切关注。我们继续“低配”内银股,同时“高配”保险股。 我们认为,整体上而言,中国股市牛市将不会脱轨,这是因为背后有受增长带动的再通胀交易以及不断增长的外资流入的支撑。我们建议投资者在2021年的股票部署要继续“与巨龙同行”。
板块偏好
由于短期政策风险加剧,我们已减持部分科技股,以锁定利润,同时开始累积基建股,以作价值股部署。此外,我们新增一只中国教育股,主要因为其运营数据强劲。
资金继续流入中港市场
作为有信心的象征,自2020年8月以来,海外流入中港市场的资金保持强劲。我们对此并没有特别意外,因为中美紧张局势的阴霾已经笼罩多年,因此大多数悲观情绪已经被市场消化。
除此之外,尽管美国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与日俱增,加之英国出现传染性更强的变种病毒,但截至撰稿日中国仍成功坚守阵地,并没有出现确诊病例数大幅回升的明显迹象。与美国股市相比,中国市场亦被视为价值型市场(恒生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沪深300指数2021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2倍/ 9.5倍/ 15.5倍),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2021年的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鉴于美国市场2020年显著跑赢(尤其是成长股),审慎投资者锁定部分利润并将部分利润重新投资于被低估的中国股,也是有道理的。
从资金流角度来看,鉴于中国在美国上市的预托证券(又称“中概股”或“中国ADR”)相关的政策存有不确定性,部分中国投资者亦将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转换为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这两种股票是完全可兑换的。交易成本也很低,而且,不要忘记大多数亚洲投资者实际上更喜欢在亚洲时段进行交易。与此同时,近期中美两国政府监管的部分事态已经并且将继续主导市场情绪。
中国首次公布反垄断条例草案
2020年11月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部中国的反垄断条例草案,旨在根除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垄断行为。
当局于2020年12月22日进一步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上总共提出“九个不得”新规(如表1所示)。

表 1:“九个不得”–中国首部反垄断条例草案
资料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12月22日
中国科技股短期修正 意味着意味着再进场良机
该条例草案的发布是预料之中的,我们已在《中港股市观点》2020年11月刊中就谈论过这个话题。尽管中国首个反垄断法草案条例有利于中国科技行业的长远发展,但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可能会保持负面。谈及近期的反垄断罚款,可能会妨碍互联网巨头未来透过并购加强其国内生态系统的能力。尽管如此,中国科技巨头的盈利动力依然强劲,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云领域。
部分投资者亦担忧这项新规定可能会毁掉这些快速增长的中国科技巨头。但事实上,我们相信北京当局仍将大力支持中国的科技发展,纵使往后会更受监管及控制。于2020年12月16-18 日期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宏观政策明确定调, 2021年也是第14个五年计划(2021-2025财年)的开局之年。科技行业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会上强调的重要任务包括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提高产业供应链稳定性。
与此前中国监管收紧的情况类似,我们认为科技股这次的整固是增加长期持仓的好机会。
中美争端仍是中期关注点
除当地推出反垄断条例之外,近期市场上有以下两大中美地缘政治不明朗因素笼罩,这给部分中国科企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
- 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该法案加速了中概股在A股和H股市场二次上市的进程;
- 美国的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人士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企业。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即将成为法律
2020年12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果在三年内未能遵守审计要求,可能会被除牌。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小组委员会主席再次强调,该项法案的目的不是要将任何公司除牌,而是要说服中国允许美国投资者需要的审计监督。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已和50多个外国司法管辖区的外国审计监管机构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安排,以确保该法案能够激励中国监管机构达成类似的协议 。
整体而言,市场并不惊讶。事实上,投资者更感兴趣的是了解:
- 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合适能符合港股通买卖资格;
- 境外上市暨中国预托证券(CDRs)何时能变成可兑换。
美国军方黑名单纳入更多中国公司
2020年12月中旬,美国国防部(DoD)再认定数十家中国企业与中国军方有关,包括中国的顶尖芯片生产商和无人机制造商。
这使得美国黑名单上的中国公司总数达到60间。该命令禁止任何美国人士购买相关受影响的证券,自2021年1月11日起生效。而目前手上持有相关证券的美国人士,则有一年的宽限期(于2022年11月11日截止)予以撤销投资。
中港股市的深度与宽度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继续放宽主板交易的灵活性,以将更多新经济股纳入传统交易平台。此举应能增加市场集资机会,同时扩大中港股市主板的深度与宽度。
举例来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刚刚就扩大沪港通股票范围发出通知。目前,所有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股票皆不符合纳入上证180指数或上证380 指数的资格。然而,中证指数公司(CSI) 刚刚更改了纳入方法,自2020年12月检讨开始,为这些股票敞开大门。
纳入指数后来,三大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将开始筹备工作及测试,目标是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将科创板上市的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
保持均衡投资组合并倾向周期性股
尽管存在上述提及之短期担忧,但是展望2021年,凭借盈利增长潜力(如图表1),我们相信顺周期板块(比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水泥生产商、教育、医疗保健及医疗科技等)值得密切关注。尽管最近有所反弹,但香港公用事业和香港发展商仍显得被低估,它们其实有良好的股息率作支撑,所以仍是不错的“类债股”。
我们继续“低配”内银股(因考虑到不良贷款和政策风险),同时“高配”保险股(因考虑到其新业务增长价值数据强劲)。

图表1: MSCI 中国指数: 2020年预测与2021年预测板块盈利增长对比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瑞银预测。2020年12月。 过往表现并非目前和未来表现指标。
结语
我们认为,整体上而言,中国股市牛市将不会脱轨,这是因为背后有受增长带动的再通胀交易以及不断增长的外资流入的支撑。我们建议投资者在2021年的股票部署要继续“与巨龙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