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观点:中国消费力量闪亮登场
概述
中国消费者正处于“甜蜜点”- 投资者对中国消费板块的乐观情绪受以下因素的驱动:
- 北京当局对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力政策支持和承诺;
- 中国消费者抵制西方品牌,为中国本土消费品牌的崛起创造了黄金机会,及
- 行业集中度上升,加上疫情后流动性放宽,使得投资者更有意愿为消费板块龙头支付估值溢价。
中国汽车业 – 新时代才刚刚开始 – 在中国消费领域中,汽车板块可能是最重要的支柱。在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加快长期采用新能源汽车(NEV)后,我们预期今年的复苏步伐将会加快。2020年11月,国务院提出了一项积极目标,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净零碳目标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 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大幅拓宽,更多的豪华汽车制造商陆续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新款车型。规模经济亦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展销价。因此,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强劲的现金流推动了良性循环。与传统引擎驱动(内燃机)汽车公司相比,我们更看好侧重混合动力的新能源乘用车公司。该板块内而言,我们更倾向于侧重高端市场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收补贴削减的影响较小,同时还能把握中国的收入通胀趋势。
非必需消费品与交通运输:
- 获政策青睐的电动乘用车巨头;销售收入和现金流强劲的运动服饰品;
- 受惠于短期内有望复苏的长途旅行行业(航空公司、旅游与免税店) ;
- 疫情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医药科技(网上药店、医院及咨询)、智能物业管理及教育(以新经济为主) 。
必需消费品:我们青睐以下往绩稳健且具有可持续盈利的赢家:
- 已经历股价调整的高端烈酒;
- 持续捕捉积压需求的护肤品大牌;及
- 食品饮料及乳制品龙头企业。
由于部分中国科技股须承受较高的短期监管风险,因此我们从中获利。我们也减少的券商的比重,以反映近期境内股市低迷。此外,我们增持中国电动汽车及消费类股。
与美国股市不同的是,中/港股票市场于2021年2月中见顶,此后一直乏方向,这从今年4月新发行的互惠基金规模萎缩(107亿人民币,远低于今年3月的2264亿人民币)可见一斑(如图 1)。然而,中国消费板块在此期间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表现最优异的版块之一。

投资者对中国消费板块的乐观情绪受以下因素的驱动:
- 北京当局对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力政策支持和承诺, 消费增长是“内循环”政策振兴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 中国消费者抵制西方品牌,为中国本土消费品牌的崛起创造了黄金机会,尤其是一直被西方品牌主导的中高端市场;及
- 行业集中度上升,加上新冠疫情后流动性放宽,使得投资者更有意愿为长期盈利增长稳定的消费板块龙头支付估值溢价。
稳健的盈利支撑增长
今年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比预期强劲,证明中国经济已从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低位迅速复苏。在目前市况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专注于盈利复苏能见度较高的行业。
中国消费板块很显然是表现最优异的版块之一,刚刚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盈利结果强劲。然而,盈利预测上调情况则个别发展 – 非必需消费品的2020第四季的每股盈利增长拔得头筹,而耐用消费品及服饰、软件及服务、以及零售则在2020年第四季同比净利润增长排名前三(如图 2)。我们认为,即使是同一板块内的公司,其盈利估算轨迹仍然存在差异,投资于“盈利赢家”则是上策。
我们青睐的子版块有哪些?
非必需消费品
我们青睐利用新冠肺炎后产生的新消费习惯、获政策有利政策支持(例如短期内重新开放的国内长途交通、双循环及中央政府的碳中和目标)。
必需消费品
我们青睐往绩稳健且具有可持续盈利的赢家。
基于2020年第四季业绩结果及2021年展望,我们总结了一下选股的主要准则:
1) 非必需消费品与交通运输
- 获政策青睐的电动乘用车巨头(详情请参阅下文);销售收入和现金流强劲的运动服饰品;
- 受惠于短期内有望复苏的长途旅行行业(航空公司、旅游与免税店) ;及
- 疫情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医药科技:网上药店、医院及咨询;智能物业管理;以新经济为主的教育) 。
2) 盈利往绩强劲的消费必需品:
- 已经历股价调整的高端烈酒;
- 持续捕捉积压需求的护肤品大牌;及
- 食品饮料及乳制品龙头企业。

中国汽车业 – 新时代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消费领域中,汽车板块可能是最重要的支柱。新能源乘用车近期的崛起无疑重新定义行业格局。
中国汽车市场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渐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在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加快长期采用新能源汽车(NEV)后,我们预期今年的复苏步伐将会加快。2020年11月,国务院宣布了“十四五”期间(2021至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汽车总销量中所占比重达到20%(如图 3)。

据彭博数据(如图 4),市场预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2021年将同比升54%,到2022年将同比升50%,这是因为汽车制造商纷纷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而且价格具竞争力、购车人士趁新能源购车补贴在2022年底取消之前换新车。

净零碳排放目标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我们相信,倡导净零碳排放的政策,例如新能源汽车积分和燃油汽车牌照限制,将提升需求。此外,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大幅拓宽,更多的豪华汽车制造商陆续成功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新款车型。由于销量大幅上升而形成的规模经济亦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展销价。因此,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强劲的现金流推动了良性循环,带动了促增长的创新,包括用于快速充电的固态电池,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也让买家更方便拥有。
半导体短缺对其他国家的伤害大于对中国的伤害
我们留意到,汽车行业目前正面对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的危机。我们相信,供需动态在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所改善,尤其是对中国而言。这是由于中美贸易战促使中国政府储存芯片,并物色零部件新来源。因此,我们认为,今年2月至今以来的股价调整是再进入中国汽车股的好机会。
我们会考虑投资哪些股票呢?
与传统引擎驱动(内燃机)汽车公司相比,我们更看好侧重混合动力的新能源乘用车公司。该板块内而言,我们更倾向于侧重高端市场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收补贴削减的影响较小,同时还能把握中国的收入通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