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不担心港币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最近发生的事件引起市场担忧港币联系汇率是否稳定,特别是有部分市场人市质疑港币联系汇率的可行性,似乎当中对港币总结余(余额从2015年高峰时之51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70亿美元)与外汇储备(目前余额为4490亿美元,远高于2015年之3590亿美元)的概念有点混淆。 因此,我们正需要重申探讨现时支持联系汇率的基本因素是否稳健 。
港币总结余是指银行存放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之结算账户中的结余总数,此余额代表银行同业间流动资金水平。此余额仅是港币基础货币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外汇基金票据与债券(超过1万亿港币,约等于1280亿美元)才是基础货币之大宗。
香港金融管理局为香港管理货币的机构,须确保外汇储备至少等于或大于基础货币。实际上,目前香港的外汇储备为基础货币的2.1倍。此倍数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可以用1美元兑7.8港币之汇率兑付所有港币,且超过2倍以上。 (有关货币发行局制度详情,请参阅下文的门户城市实况)
此外,香港的外汇储备余额大于香港一年GDP规模(3690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相当于M3货币供应量之46%。此比率高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之35%,与2003年沙士(SARS)时期之43%以及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之33%。因此,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足够美元可以出售,以维持港币汇率于7.85之下。
香港的外汇储备强劲 (46% of M3 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彭博、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截至2019年8月29日。 过往表现并非实际或未来业绩指标。
香港银行存款余额庞大(13.6万亿港币,相当于1.7万亿美元),过去十年来,整体银行放款与存款之比一直稳定增长于70 – 90%区间。即使以最差情况估计,如资金外流达15%(一般严重之金融危机时,资金外流情况约为10 – 15%),香港也应有足够外汇储备应对。
实际上,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港币总结余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低水位(低于2亿美元),港币联系汇率也一直维持稳定运作。金融海啸之后,港币总结余时高时低,主要是受到美国联准会量化宽松与收缩之影响。
而且,港币一直受「双盈余」支撑 – 财政盈余和经常账户盈余。自2007年以来,香港财政盈余与GDP之比持续上升,目前为GDP的40%,而香港经常账户盈余为GDP的4.8%。我们认为,港币兑美元之联系汇率制度仍然具有足够的韧性,并且将维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