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0.07.2020

反弹过后,审视下半年风险:第二波疫情,美国大选与「去全球化」

投资导航 - 亚洲版 [七月]

焦点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是标普500指数(+20%) 自1998年以来、纳斯达克(+29%) 自1999年以来、美国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10%)自2009年以来、以及石油(+80%)30年以来表现最佳季度。反弹过后,现在需要重新审视下半年的主要风险:(1) 第二波疫情,(2) 美国大选,以及 (3) 「去全球化」。

我们建议投资者在2020下半年运用「杠铃策略」 — 一方面正如我们一直所建议的要持续投资,在3月价格大跌后买进全球股票和企业债券,以从全球经济复苏和充裕的流动性中受惠;而另一方面,透过黄金、 高息股和优质企业债等防御型策略来对冲主要风险(包括第二波疫情、美国大选、“去全球化”背景下愈加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

多数资产类别近二三十年来的最佳季度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是标普500指数(+20%) 自1998年以来、纳斯达克(+29%) 自1999年以来、美国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10%)自2009年以来、以及石油(+80%)30年以来表现最佳季度。反弹过后,现在需要重新审视下半年的主要风险。首先需要关注的风险是第二波疫情及其对全球经济可能构成的影响。其次是市场在夏季开始关注的美国大选。第三大风险则是「去全球化」及其对长线投资趋势的影响。中印最近发生的边境冲突正是这一趋势的其中一个例子,可能会演变成亚洲一件重要的分水岭事件。

1)第二波疫情再次全面封锁并非我们的基本假设

首先,美国南部和西部在6月中出现第二波疫情,而中国、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本土病例亦再次攀升。此外,拉丁美洲、印度和印尼的第一波疫情仍然严峻。不过,虽然媒体报导往往是非黑即白,但现实却有很多灰色地带。举例来说,在美国,感染率重新上升的州份实际上从未经历过第一波疫情,因为50%的病例都在纽约都会区,因此这些州份过早重开。反而是在美国东岸爆发第一波的州份并没有出现病例激增的趋势。此外,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看,住院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按比例上升。这可能反映出准备越趋完善、病例越趋年轻、甚至可能是感染死亡率正在下降。最后,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基本传染数*」徘徊于1左右,这是加速传播的临界水平。因此,疫情仍是一大全球风险,但此时不应夸大其词。这也是为何风险市场在季度末一改对病毒的恐惧。

我们的基本预测仍然是,目前来说不太可能会出现需要闭关锁国的「第二波疫情」。我们认为,可能会采取局部封锁及限制措施,以控制疫情。全面封锁的经济成本约为每月国内生产总值(GDP)3%或全年GDP36! 因此,虽然新增确诊病例数肯定会上升,但发达国家再次宣布全面封锁的门槛则较之前更高。

(2)美国大选 – 拜登在全国民调中领先

金融市场今夏将会越来越关注11月的美国大选。美国失业率今年春季达到50年来最低的3.5%,如今感觉恍如隔世! 该数值5月底已增至13.3%。先不论这是否是特朗普总统的过失,最重要的是,美国史上选举前两年内出现经济衰退时,在任总统寻求连任的七位当中仅两位成功连任。最近两位在连任竞选中落败的总统是1992年的乔治·H·布什和1980年的吉米·卡特。然而,距离选举尚且还有一段时间,而政治情势历来无法预测。尽管如此,目前前副总统拜登在全国民调中大幅领先总统特朗普,更重要的是在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摇摆州份领先。

接下来就得看两位竞选人的政策主张有何差异。紧记拜登更加温和,不像桑德斯。目前,拜登还没有公布其政策计划的细节。但是,普遍预测他会适度地撤回特朗普大举的减税政策以及重返《巴黎协定》。拜登支持「全民医保」,类似「奥巴马医改」 ,但有别于「单一保险人制度」,所以其医保政策是 「奥巴马医改」的演变并不是一项革新。同时,他可能也会让美国重新加入多边组织。但不要忘记,对华政策则是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所以,我们认为知识产权、公平贸易及人权问题将继续成为中美紧张关系的症结所在。

(3) 「去全球化」亚洲迈进多极化的分水岭时刻?

中印50年来首次发生公开边境冲突,成为一项亚洲地区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印度方面对此不满,继而引发部分人士呼吁当地抵制中国货品。事实上,印度政府最近也声明,网上零售商必须注明产品的产地。除此之外,印度也意外宣布禁止包括抖音(Tik Tok)在内的多款来自中国的手机应用程序。印度是抖音最大的海外市场。印度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者市场,中印关系恶化, 对中国来说,或会是一项风险。中国公司在印度手机市场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对印度庞大的消费市场充满雄心。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一冲突可能会导致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在的亚洲走向多极化,并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去全球化」。

在全球的层面,自从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额占全球GDP的比重已出现停滞,即一般所谓的「慢球化」,或「峰后全球化」现象。除中美自2018年中开启贸易战外,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令全球供应链大规模中断,亦导致「去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 最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随着「港区国安法」的颁布而显著升温。

Global trade

全球贸易额(占GDP百分比)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GFC)后出现停滞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截至2018年12月

很多公司已经转移或正在开始重新调整其供应链,以寻求多元化并确保长久发展。进一步的区域化/本地化有可能会带来企业间的整合,从而令到弱者遭淘汰。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国目前的角色相对较小,国内只有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能在全球十大半导体市场拿到一席位。美国稳坐全球半导体行业头把交椅,由几家美国公司占据大多数全球市场份额,而目前也只有三星电子、台积电和SK海力士**有实力能从中分一杯羹。基于台湾和韩国在半导体晶圆上具有领先的技术以及充足的高科技设备,我们认为它们有机会成为「去全球化」主题下的主要受益者。但同时,最近美国禁止华为向台积电采购也有可能加快中国在2025年前实现能源及科技领域上自给自足的计划。

总的来说,我们建议投资者在2020 下半年运用杠铃策略」 ----- 一方面正如我们自新冠肺炎危机以来一直所建议的「持续投资」、保留对风险资产的敞口、并逢低买进,以从全球经济复苏及充裕的流动性中受惠;而另一方面,透过黄金、高息股票和优质企业债等防御型策略来对冲主要风险(包括第二波疫情,美国大举以及“去全球化”背景下愈加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

*「基本传染数」在此是指一个已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会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上述仅供参考,并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