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s — 25.07.2018

年终反弹还有可能吗?

陈伟邦,亚洲区股票咨询部主管

对股票投资者而言,2018年一直是个棘手的年份。尽管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稳固,但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忧虑下,加上美国收益率曲线趋平,除美国外,多数主要股票市场都未能再创新高。美国与各地股市表现脱钩,且估值正在压缩,究竟是否经济衰退的早期迹象?抑或反而是在周期后段、反弹前夕的买入机会?

重点

宏观前景仍然向好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我们预计高于趋势的增长势头将会持续,原因是:

  • 2018年和2019年企业盈利前景稳步改善,刺激资本投资的增加;
  • 就业市场强劲,支持消费者信心;
  • 市场对于渐进的加息步伐有充分准备,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

当然,上述预期能否如愿,将取决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会不会恶化。另一方面,我们相信贸易战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料低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5%,而近来的股票估值调整,已过度反映了这一点。

回升前仍将阵痛?

在亚洲热带地区,夏季往往是台风季节。

台风会带来洪水,山体滑坡及令运输服务中断,幸好这些影响通常为短期影响,长期损害有限。

我们认为,目前的股市正处于台风季节,夹在中美两股贸易旋风之间。

美国难言退让

我们预期,中美不会在短期内达成任何协议。尤其是目前美国股市遥遥领先全球,表现强劲,再加上美国将会在2018年11月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支持率正在上升,获得美国选民支持的他,料不会轻言退让。

中国刺激措施 效果或不及预期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对经济前景放缓, 且贸易磨擦的影响尚未反映在宏观数据中,而同时仍然要艰难地实行必要的去杠杆任务,我们预计中国不会以人民币大幅贬值或抛售美国国债等「非关税」手段,令局面更加剑拔弩张。中国政府很可能会以刺激措施来应付外围冲击,从而稳住经济。

尽管如此,投资者不宜对这些刺激措施的规模和范围,抱过高的期望。我们认为,当局只会视乎数据情况,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推出个别措施,因为推行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仍然是北京的首要任务。

因此,这些支持措施不一定会成为股市上升的催化剂。相反,市场可能会对政府的零碎做法感到失望。

寻找买入信号

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背景下,目前的贸易磨擦不完全是经济事件,更加是政治事件。「笨蛋,问题在于经济!」这句竞选口号,曾为克林顿(Bill Clinton)赢得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而同一句口号,某程度也可提供一些中美贸易关系何时会出现变化的提示。

如果美国经济和股市仍然领先全球、与其他地方脱钩,短期内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就不大可能达成贸易协议。

削减企业税,以及破纪录的股份回购额,或可抵消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第一波影响(因此美股才会出现一枝独秀的表现)。

然而,如果加征进口关税导致通胀升温,并引发加息幅度变得陡峭、速度变得更快,则最终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

我们视美国股市5-8%的健康调整为整体股市的买入信号,这个跌幅也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不再加码贸易战攻势,甚至有机会稍作退缩。

收益率曲线趋平 是否值得担心?

踏入加息周期,市场一直担心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因为这通常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领先指标。 然而历史数据1显示在之前的周期中,当收益率曲线趋平后,股市平均仍然有10个月的时间才会见顶。

我们发现,利率相对经济增速的水平,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金融晴雨表,能预视经济增长前景。 当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于美国名义GDP增长率时,GDP增长通常会减速。

好消息是,目前两者仍有280点子2的差距,即使利率再上扬100点子,以及经济出现轻微放缓,及至2019年底两者仍有望保持100个点子以上的差距。

为长期回报定好目标

美国表现继续跑赢

在贸易紧张局面有任何缓和之前,股市价格料会持续波动,而企业盈利前景日益不明朗,

将限制了股票的估值。

短期内,由于经济动能强劲、企业盈利能见度改善,美国股市很可能继续跑赢世界各地。然而,我们认为目前其他市场的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是入市的好时机。

巨龙崛起

在强劲的结构性经济增长支持下,我们将继关注中国的长线投资机会。我们相信供给侧改革成功推行,以及A股逐步被纳入MSCI指数之中,长远将会提振股市估值。

对整体新兴市场而言,我们则保持中立态度,由于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尤其是那些经常录得经常帐赤字的国家)对美国利率及经济表现相当敏感,所以我们将会仔细拣选。

主要投资主题:背靠科技的消费升级

行业方面,我们专注于一些能持续多年的大趋势。可支配收入已升至临界点,消费升级料会有结构性增长,而科技的发展,则使这些服务和产品大有可为。

行业/主题包括:

i. 科技:

  • 企业信息科技投资 [软件即服务 (SaaS)];
  • 电子商贸 – 线上线下融合 (O2O);
  • 云计算;
  • 物联网 (IoT);
  • 核心技术支持组件 – 内存、电池、集成电路 (IC)

ii. 生物科技:

  • 生物仿制药生产;
  • 生物科技服务

iii. 专业服务:

  • 教育;
  • 旅游;
  • 物业管理

科技行业-是时候套利离场?

近来投资者最常问:应否从科技行业中获利离场?因为今年以来,科技行业对股票市场的表现有最大贡献。简单的回答是「否」,但我们会谨慎选择,尤其对智能手机的供应链,原因是市场已渐趋饱和,且在短期内智能手机的新功能已抵瓶颈。

银行业-周期后段的主题

在加息环境下,我们相信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将成为周期后段的得益者。短期内我们将部署在美国和香港的银行,因为其净息差(NIM)对美国利率的敏感度最高。中期而言,由于欧洲央行开始实行利率正常化,该区银行料可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从后赶上。

1.資料來源:彭博, 自1961年起

2.資料來源:彭博, 截至201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