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8.04.2023

银行业危机已结束? 短期和长期而言该如何部署投资?

投资导航 亚洲版2023年4月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亚洲首席投资官Prashant BHAYANI &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香港首席投资策略师谭慧敏 & 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亚洲投资专家刘杰俊

摘要

  • 美国在今年三月发生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此风波迅速发酵并最终促使瑞士银行(下文简称瑞银)收购瑞士信贷(下文简称瑞信),以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蔓延。
  • 信贷状况将会收紧,全球加息周期或将迅速接近顶峰。
  • 我们建议透过我们的季度主题把握当前的波动性,专注于短期和长期的投资部署。

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美国银行倒闭事件

2023年3月,全球金融体系发生震荡,罪魁祸首是美国硅谷银行(SVB)和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接连倒闭。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而其他地区银行也迅速被推至风口浪尖。问题主要围绕资产和负债管理不善,而美联储激进加息严重影响长期国债利率。面对客户大规模提款,硅谷银行被迫以巨额亏损出售其债券,最终导致银行挤兑。此事件引发外界担忧美国整体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危机蔓延风险,导致美国地区银行体系震荡。

美国监管机构果断出手阻止危机蔓延。硅谷银行倒闭后,他们迅速制定计划确保存款户储蓄的安全,此举尤为关键,有助于遏制系统性恐慌。存款户获监管机构承诺可支取全部存款,而美联储也宣布创建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重要的是,该计划为符合资格的存款机构提供最长一年的贷款,而申请贷款的债券担保品以发行价计算,进而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心。

欧洲出现信心危机:瑞信退场

硅谷银行倒闭,令恐慌情绪渗透到欧洲银行体系。欧洲银行的信贷违约掉期一开始相对平静,但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称因监管限制而无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引发新的市场恐慌浪潮,并很快就演变成一场针对该行的全面信心危机。近年来,该行曾多次卷入监管问题和丑闻。随着外界越来越担心瑞信这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若倒闭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瑞士当局介入并促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交易以拯救瑞信。

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业监管机构FINMA宣布瑞士最大两间银行瑞银和瑞信合并,目的是为遏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瑞银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3亿美元)收购瑞信。此交易为全股票收购交易,获瑞士政府提供大额担保和流动性支持,但瑞信的价值约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被全数撇账。

当局迅速采取行动

瑞银收购瑞信的消息公布后,全球央行(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采取协调行动,透过常设美元流动性掉期协议,增加流动性供应。各国央行都已汲取雷曼事件的教训,均采取了有力的协调行动,以遏制这场银行危机,同时避免出现骨牌效应。金融压力指数目前仍受控,远低于2008年和2020年的水平。然而,现在宣布美国地区银行压力已经结束,仍为时尚早。

AT1债券成为焦点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决定,瑞信的AT1债券将被全数撇账,但股东则并未遭遇同一情况。这种对赔偿顺序的无视惹来市场疑问,并触发了AT1债券的抛售。然而,适用于不同司法管辖区及发行人的规则各有不同。我们仍对欧洲AT1抱有信心,因为欧洲央行重申了该区的赔偿顺序,即“普通股权工具将首先用作吸收亏损,只有在用尽后才需要将额外一级资本撇减”(资料来源:法国巴黎银行策略更新,2023年4月4日)。而在此次危机爆发之前,我们一直建议二级资本(Tier 2)债券,对其的青睐程度高于AT1。此外,欧洲银行业目前资本相当充足,信贷分析是关键。

全球央行接近周期尾声

为遏制持续的通胀,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加息。尽管如此,银行危机爆发后,央行官员的基调有所软化,表明政策利率接近此轮加息周期的峰值。我们预期美联储将于5月加息至5.25%并结束紧缩周期,欧洲央行将于6月将存款利率提高到3.5%并结束紧缩周期。

在经历近期的动荡之后,银行可能会变得更为规避风险,未来数月可能会收紧其信贷条件。这将有助于美联储达至经济增长放缓的目标,再加上加息的滞后影响,应会令需求降温,从而推动通胀回落。

我们目前的基本预测是,美国经济将于今年下半年短暂陷入衰退,不过有可能延迟至2024年。欧元区而言,经济活动预期将进一步放缓,但有望避免衰退。这为欧洲央行未来下调短期和长期利率留有空间。

短期应如何部署投资?

随着银行危机的发展,大多数资产类别的波动性飙升。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将于2023年下半年陷入温和衰退,因此短年期投资级别企业债券短期而言看起来具吸引力。股票方面,我们继续偏好欧洲(欧洲斯托克50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6%)、英国(富时100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6.3%)及新兴市场(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4%)(上述表现皆以美元计)。投资风格方面,鉴于长期利率下跌及近期经济前景较不明朗,我们继续偏好优质股票。

此外,我们继续看好中国股票,因为我们仍然看到中国经济复苏的基本动力强劲。中国将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而从最近的经济数据来看,今年的GDP增速很有可能超过此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偏宽松。此外,中国A股市场短期内受银行业危机的影响可能较小。一旦此次危机尘埃落定,我们预期该市场(在岸和离岸)有望表现优异。这也符合我们的季度投资主题1:当长期输家变赢家,该主题侧重于把握“均值回归”效应。

长期而言该如何部署投资?

另一个克服波动的方法是透过多年大趋势进行长线投资,这非常符合我们季度投资主题2和主题3。

主题2:把握清洁科技投资浪潮。该主题侧重于美国《降通胀法案》和欧洲相关政策的长期受益者,该等法案/政策促进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基础设施和存储的投资。子主题还包括循环经济领袖和旨在提高制造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的生产力及降低能耗的软件和工业系统。

主题3:稀缺性和安全性成新焦点。可投资的子主题包括包括粮食安全和替代粮食来源,供应链回流和保障,效率、再利用和回收以及网络安全。

详情请参阅本文件第4-6页之季度投资主题更新。

结论

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引发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危机。最终,瑞信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瑞银和瑞士当局出手营救,以防止金融风暴进一步恶化。但金融压力目前似乎仍然受控。

全球央行似乎都已汲取雷曼事件的教训,已采取有力的协调行动。抗击通胀的斗争尚未结束,但鉴于银行业危机,我们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接近加息周期的顶峰。我们预期美联储将于5月加息至5.25%并结束紧缩周期,欧洲央行将于6月将存款利率提高到3.5%并结束紧缩周期。我们目前的基本预测是,美国经济将于今年下半年短暂陷入衰退。

短期而言,我们更喜欢存续期较短的投资级别企业债券,而股票方面,我们仍然偏好欧洲、英国及新兴市场地区,并继续看好优质股。我们对中国保持乐观态度,该市场在短期内受银行业危机的影响可能较小,同时关注多年大趋势以寻求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