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目前是否趁低吸纳的时机?
债券市场在2018年上半年如预期般面对挑战。由于市场明显调整,我们的防御性投资策略显得重要。目前是否趁低吸纳的时机?
自年初至今,有数项主要的宏观忧虑导致债券市场不稳,包括利率上升的预期、央行缩减量宽、债券供应庞大和估值昂贵。我们预期的利率上升和债券利差扩阔相继发生,而且债券利差扩阔的幅度较预期大。虽然市场普遍预期不会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但根据图1显示,大部分资产类别自年初至今都录得负回报。我们的防御性策略主要聚焦于浮息票据和短期票据,在这波动市况下表现稳健。
图1:债市自年初至今的表现


下半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基本面:美国经济甚为畅旺,而新兴市场经济转弱。
需求:第二季度出现庞大的资金流出,年初至今录得负数值。央行政策和美元走势可能带动资金流逆转。就亚洲债券而言,中国资金是过去的主要需求来源。然而,随着中国在岸市场延续去杠杆化进程,我们预期中国资金不会在短期内回升。
供应:技术面可能转趋正面 。我们预期供应在第三季度减慢。现在中国在岸市场的融资成本应已低于离岸市场。
估值:估值显得较为便宜,并更接近中期平均水平。
主要监察事件:贸易战/全球缩减量宽/美国利率/中国去杠杆化措施和政府政策
哪些领域存在潜在机遇?
市场继于上半年明显调整后,虽然下行风险减少,但跌势可能延续至下半年。短期来说,我们对债券市场保持审慎,但若干债券开始展现价值,我们认为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个因素至为重要。
在过去一年到一年半期间,债券价格大幅下降,使部分投资者有意欲把股票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转回债券。
- 亚洲投资级别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从2016年10月约3.0%升至约4.5%*
- 亚洲高收益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从2017年2月约5.5%升至约8.2%*
- 尽管近期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大幅调整,自2017年起已上升超过30%*
鉴于市况持续波动,我们认为核心投资组合应包括投资级别债券。辅助投资组合方面,投资者可考虑优质银行、保险公司或蓝筹企业发行的美元永续债券。我们认为现在是锁定长期票息收益的合适时机。高收益债券方面,拥有稳健业务和流动性的区内基准债券相对较具吸引力。
我们看空流动性紧绌和面对潜在事件风险的债券,尤其是中国高收益债券,因为部分疲弱的发行人可能成为控制违约的“试验个案”。大部分投资者预期这情况将以有秩序的步伐进行,估计中国政府将避免有关影响扩散至整体经济。
下一步 - 试想一下未能预测的情况
利率风险是最近的新闻焦点。虽然我们仍然预计美元收益率将略为上升,但认为十年期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已趋近我们12个月的目标3.25%。
两年前,媒体聚焦于通货紧缩风险和通胀减缓的可能性。发达市场的人口老化、工资增长减慢和生产力增幅下降等所有结构性忧虑都维持不变。由于三大工业国的政府和企业负债增加,导致当地央行更难升息。
因此,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市场最终利率可能会远低于雷曼事件前的水平。另外,由于基准长债收益率上升和债券利差扩阔,优质发行人的美元永续债券价格在过去几个月急跌。这些美元永续债券当中不少是后偿债券,由于优先与后偿债券的利差宽阔,因此后偿债券的价格便宜。投资者可考虑在未来六个月逐步累积这类债券。对千禧世代投资者和预期寿命较长的退休人士而言,把投资组合一部分资产分散投资于长债(包括永续债券),是确保长期票息收益的途径之一。

*资料来源:摩根士丹利、彭博、法国巴黎银行财富管理,截至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