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滞胀、债务上限担忧 - - 怎样部署?
投资导航 - 亚洲版 [十月]
重要问题
- 电价上涨、美国政府预算谈判可能陷入僵局,我们是否正在迈向可能出现的滞胀时代? 我们是否应该担心债务上限延长?
- 在美国股市没有出现重大调整、中国仍在经历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现在最好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美国股市- -能冲多高?
标普500指数经过300天没有出现下跌5%的情况后从9月至今下调5%。这是15年来最长的持续时间。低利率、创纪录的企业盈利、周期性复苏和疫苗接种计划支撑市场表现。
宽松的财政状况能持续多久? 最近的议息会召开之后,美联储可能会在11月宣布缩减买债规模。此外,我们预期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时间是 2022年第四季,比之前提早一个季度。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不恐慌的减码”,原因是美联储提前告知其意图,与2013年时的做法不同。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值。尽管如此,仍可能出现一些波动。
此外,美国参议院通过延长债务上限至12月3 日, 但延迟的争论会在未来数月增添一些波动。
可能会出现的三个情景:
(1)民主党通过债务上限以及3.5万亿美元的预算支出提案。关键是,目前美国预算案谈判双方是民主党内的温和派与进步派。3.5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可能会缩水,但能否与提高债务上限同步进行?
2)共和党与民主党共同通过债务延长上限提案。目前看来,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共和党想要表现出对民主党庞大支出计划的蔑视。然而,随着最后期限日益临近,当事态发展到紧要关头时,他们可能会勉强同意。
(3)民主党透过和解程序分开通过债务上限提案。
我们的基本预测是会延长债务上限,任何波动都可能是买入机会。自1960年以来,债务上限已经延长78次。现代史上,美国从来没有违约。这是一个概率低但影响大的事件。倘若发生,评级机构可能会下调美国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进而导致债市和股市波动。因此,美国政府一般到最后都能达成协议,不论是党内还是两党之间。尽管如此,事态也有可能生变,引发一些市场波动。
如何看待电价飙升?
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价格飙升。在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乃由于上个冬季延长所致,而夏季液化天然气货船短缺导致供应状况紧张。而国内生产不足和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减少,令情势更加严峻。在中国,由于出口强劲,电力需求呈双位数字增长但煤炭供应仅增加5%。因此,作为替代燃料的天然气价格飙升。
此外,降低能源强度的规定可能必须暂时放宽。能改善这一局面的其他措施包括国有企业可以收购煤炭/天然气、补贴发电商、配给水泥和钢铁等电力密集型行业。这可能会在年底前造成一些中断,不过影响可能在2022年初消失。我们认为,这可能拖累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放缓0.3% - 0.4%。
冬季将至!
天然气更贵,令原油需求增加,进而推升油价?世界上并不缺原油,但欧佩克+(OPEC+)收紧供应以及飓风造成的中断,把布伦特原油价格推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中线油价有望回到每桶70-80美元区间。
不过油价短期内可能会超过这个范围。天气是一个关键的未知变量,“寒冬”可能导致油气价格进一步飙升,而“暖冬”则可能加速油气价格回到正常水平。
哪里适合投资?
实体资产/周期性股/日本与欧洲
美联储9月议息会召开以来,利率及通胀预期走高以及收益率曲线趋陡,这些因素都利好部分周期性板块。其中一个例子是欧盟能源公司,其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达15%、股息率具吸引力,而且估值较大市折让50%。此外,金融业得益于较高的利率,现在可以透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资本,同时估值也具吸引力。

就地区而言,日本及欧洲指数中周期性股比重均较高。投资者可以将这两个市场视为美国或中国股票的替代投资,特别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大多数股票仍被低估。随着疫苗接种如火如荼,促进消费继续改善,欧洲股市可能会受益于利率上升和国内重新开放。估值比美国股票低30%,股息率具吸引力,而且盈利势头强劲。欧洲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并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趋势投资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日本而言,在政治方面,新首相可能主张进一步放宽财政政策。目前,针对新冠疫情采取的限制措施不断减少,有助于日本重新开放。日圆仍然疲软,但日本股票估值仍具吸引力,较美股折让近40%。
此外,在9月初,我们重申的主题之一是有关“实体资产”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我们继续建议增持扣除通胀后收益为正的实体资产,并继续认为投资于基建、房地产及大宗商品有望带来可观的收入并分散风险。

结语/策略
美股经过300天没有出现下跌5%的情况后自9月至今下调5%,这是15年来最长的持续时间,因此回调实际上是健康的。目前面对的不明朗因素包括债务上限延期、大宗商品及电价因煤炭及天然气短缺而上涨等。 我们的基本预测是最终会达成延长债务上限的协议。电价上涨很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而冬季的冷暖则是决定情势走向的关键。
美联储9月议息会召开后,收益率曲线(如我们预期的那样)趋陡、利率上升为欧盟能源和金融股提供机会。就地区而言,欧洲和日本股票的估值涨幅空间更大,当中周期性成分股(受利率走高支撑)比重较高,而且拥有录得相对优异表现的催化剂。 我们继续看好全球股票及实体资产(通胀对冲),即商业地产及全球基础设施。我们建议“逢低买进”。
我们预期美联储将于今年第四季宣布开始缩减买债规模,并于今年12月开始实施。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上升,我们的12月目标为2% ,同时继续看淡政府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