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近期弱势是贸易报复的手段吗?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本月迄今下跌2.8%(截至2018年6月26日),是自2015年8月以来最大跌幅,令投资者关注中国当局是否打算以贬值当地货币作为贸易报复的手段。不过我们认为现时立即判断北京政府偏向于人民币大幅走弱的趋势还是言之尚早。

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较大而对一篮子货币较小
年初至今美元/人民币与美元(DXY)指数的走势大致上是一致的。事实上,4月份和5月份美元兑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较美元指数的上升幅度为小。直致近日,美元指数转趋稳定,但人民币兑美元依然继续贬值。人民币指数(对一篮子货币)的表现呢?人民币指数今年至今一直见有略为升值的趋势。在6月上半月,人民币指数仍然温和升值,但之后略为调整。
事实上,透过观察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定间高于市场主导的即期汇率,这似乎显示近期的贬值并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
近期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3个主要原因:
-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近月放缓,而相反地美国的经济势头依然强劲。这导致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分歧,并且令到两国利差缩窄。中国人民银行透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逐步放松银根,而美国联储局则按步持续提高利率。以往的经验显示,利差收窄往往因资金外流的压力而转化为人民币偏软。
- 中国经常账在2018年第一季度出现近17年来首季赤字,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出口疲弱及贸易顺差下降的忧虑。
- 中国企业在年中派息的季节性资金外流
为何货币贬值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贸易报复工具?
- 尽管近月人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金融去杠杆化导致在岸信贷市场及资金流动性依然紧张的状况下,在此时把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会削弱家庭住户及商业对本土货币的信心,恢复资金外流的压力。
- 若北京政府要实行人民币贬值,可能需要改变现时人民币政策的框架,这有机会造成信用风险,特别是鉴于中国正在推行开放其在岸债券市场的金融市场国际化政策。
- 中国仍有大量贸易报复工具的选择。除了对美国主要出口产品进行关税报复外,中国还可以限制与美国企业的业务、打击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并限制地方政府及国内企业购买美国产品等等。
尽管企业盈利增长稳健,中国股市仍大幅回落
中国股市在过去两星期大幅调整,市场情绪急速恶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国内持续去杠杆化导致在岸资金流动性收紧的担忧相信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市场有短期超卖的迹象,但市场情绪尚待恢复。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及,贸易紧张局势在情况好转之前可能会变得更差,市场波动将在整个夏季持续。人民银行近期较为积极的宽松政策有助于缓和市场对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忧虑。随着中国股票的估值变得更具吸引力,而企业盈利仍然达到双位数字的增长率,我们依然相信在尘埃落定之后,市场调整为中线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入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