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有望進一步鴻「兔」大展?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首席投資官Prashant BHAYANI &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譚慧敏 &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投資專家劉傑俊
摘要
- 我們對中國在岸和離岸股票維持正面看法,並繼續建議逢低買進。
- 消費帶動的經濟復甦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政府仍實行寬鬆政策、企業盈利亦有望改善、倉位遠未達到擁擠水平、境內境外投資者剛剛開始迴歸、且估值仍具吸引力等因素是兔年股市進一步上漲的關鍵原因。
重新開放速度快於預期
防疫政策的快速轉變,加上對大型互聯網公司監管政策基本結束,帶動中國股市過去三個月大幅反彈, MSCI中國指數(離岸中國股票)和滬深300指數 (A股)分別從去年10月底低位上漲58%和20%。
推動此迅猛漲勢的主要因素包括對沖基金空頭回補(主要是互聯網公司)、港股通南向資金大量買入在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和北向資金強勁買入在岸A股。
南向資金1月淨流入490億美元,而北向資金1月淨流入340億美元,創港股通2014年開通以來新高,相對2022年全年僅錄得130億美元。
我們於去年12月初對整體中國股票(包括在岸和離岸)的看法更為樂觀,原因是對重新開放的信心增加,而且股票估值仍被低估。
漲勢仍將持續。為什麽?
在經歷如此強勁的上漲之後,近期出現整固也在情理之中。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市場是否仍有進一步上行空間?
我們認為,中國股票 - 包括在岸A股和離岸中國股票(H股、在美上市預託證券/ADRs),在兔年可能會進一步反彈,原因如下:
(1)消費推動經濟復甦
新冠疫情期間的大量過剩儲蓄(估計約為國内生產總值/GDP的10%)將釋放被抑制的需求,再加上勞動力市場改善,私人消費今年有望強勁回暖。
由於染疫人數(此前打壓市場情緒的一大因素)已見頂,我們預期,消費和實體經濟數據在未來幾個月會出現V型復甦。
出行高頻數據已經出現回暖勢頭,例如中國農曆新年假期的國內旅遊、酒店收入和劇院票房已恢復到2019年的80-90%。
(2)中國仍處於寬鬆模式
中央政府承諾今年要把重心放在經濟增長上,制定更多減稅/降費和融資支持計劃,為處於困境的中小企業緩解壓力。已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主要經濟中心召開相關國務院和省級會議,並釋出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訊號。我們最近把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的預測從4.5%上調至5.1%。相比之下,其他主要經濟體實行緊縮政策,而且面對經濟衰退風險。
(3) 企業盈利預估將會上修
中國股票在過去三個月已重新評級(估值回升),下一階段的漲勢將受企業盈利推動。
滬深300指數(在岸股票)盈利預估剛剛開始觸底,而MSCI中國指數(離岸股票)盈利預估則開始回穩。盈利估計持續上修,通常對股市有利。
(4)在岸投資者回歸前預先部署
在岸A股市場一般由國內散户投資者主導,通常佔資金流的60%以上。A股市場1月交投仍然低迷,意

(5)外國投資者最近才開始回流
我們相信目前仍處於週期早期,因為外國投資者最近幾週才剛剛恢復淨買入在港上市中國股票,此前在2022年下半年連續六個月每週錄得淨流出。
在倉位上,純長倉策略全球基金幾乎普遍低配中國(最近有所減碼,但仍為低配)。亞洲和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近幾個月還適度參與,而全球基金則相對較為謹慎。鑑於目前的敞口較低,外國投資者在其全球投資組合中增加中國持倉的空間很大,特別是在他們此前已錯過最初的大漲,需要追回表現。
(6) 估值仍然具吸引力
儘管股票已大幅反彈,但MSCI中國指數和和滬深3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分別為11.2倍和12.4倍)仍低於其五年歷史平均水平(分別為12.3倍和13.4倍)。
在岸和離岸中國市場股票的遠期市盈率與MSCI 亞洲(日本除外)指數(13.2倍)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12.4倍)相比都存在折讓,更是遠低於標普500指數(18.4倍)。
此外,由於美元已見頂,加上大多數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緊縮週期即將達到峰值,我們高配整體新興市場。
主要風險
仍需留意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風險是美國可能廣泛禁止對中國科技相關行業進行投資。儘管如此,美中雙邊關係出現一些穩定跡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耶倫在1月中旬於達沃斯會面。然而,由於近日的白色氣球事件引爭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佈推遲原定於2月初訪問中國的計劃。
若經濟活動反彈後不久過早收緊政策、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程度較預期更深等情況出現,則會影響我們對中國股票的樂觀看法。
結論
美聯儲最鷹派的階段已走到盡頭,是美元見頂的指標。美元中期下跌趨勢(在連續幾個月走弱之後,預期短期內會有所整固)對新興市場和亞洲資產(包括中國)有利。
我們繼續看好在岸和離岸中國股票,並預期中美股票表現脫鉤的情況仍將持續。因此,任何回調都是買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