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觀點:中國的復工荊棘之路
投資情緒短期內料維持審慎
中國以外地區的新增病例數量攀升,尤其是在南韓、意大利和伊朗。環球股市應聲暴跌(如圖表1所示)。二十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於2月23日紛紛警示,由於致命新冠病毒導致供應鏈中斷,環球經濟持續面臨潛在的下行風險。南韓新增病例爆發式增長,意大利感染人數破百。發展中國家的死亡病例數量也不斷上升。1月份時,大多西方國家投資者忽視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而如今,疫情防控最新消息顯然已成為環球股市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並將在短期內繼續主導投資者情緒。
本地消息而言,繼新加坡推出財政預算刺激計劃以應對疫情影響之後,港府亦於2月26日公佈2020/21財年的財政預算案,包含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隨著風險情緒趨審慎及失業率日益上漲,本港二手樓交易量呆滯數週後,劈價幅度現達兩位數,不少豪華公寓更是降價28%虧本出售。

圖表1:恆生世界指數與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指數
資料來源:彭博,截至2020年2月24日。 上述圖表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目前或未來表現。
全國人大有望3月底前召開?
我們認為,國務院正大力遏制疫情蔓延,而且大多數投資者相信,一旦國務院宣佈人大復會日期(原定於3月5日起召開),可能就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市場的基本預測是,疫情或將於今年第一季度末之前得到全面控制。而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延續至第二季度。
事實上,2月10-14日期間,中國經濟僅恢復40-50%產能(如圖表2和圖表3所示),各行業的恢復情況差距甚大。基於疫情遏制的假設(疫情造成的影響嚴重但較為短暫),市場預期此次疫情或會拉低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至4.5%,低於去年同期的6%。

圖表2:人民幣兌美元交易量
資料來源:彭博,截至2020年2月24日

圖表3:銅管製造商營運率(按規模)
資料來源:彭博、上海有色網,截至2020年2月26日
上述圖表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目前或未來表現。
政策重心從「隔離」轉向「復工復產」
中國各級政府再推刺激舉措(如圖表4所示)。除了人行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及公開市場操作「放水」之外,地方政府也頻頻發力。舉例來說,雲南政府公佈3.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基金投資計劃,包括斥資逾1000億元建設昆明至麗江高鐵的計劃。這也是雲南政府基建計劃的一部分,即今年基建投資實現20%以上的按年增長,並加強全省鄉村道路建設。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開會議,側重兩大任務:一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二是降低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根據會議總結,工作重心將放在促銷費和促投資上面。中央政府亦希望加速部分行業的投資,例如製藥、疫苗、生物技術、醫療設備、5G及工業互聯網。

圖表4:中國施政時間表
資料來源:彭博經濟研究,截至2020年2月25日。上述圖表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目前或未來表現。
具體而言,2月22日,工信部就5G商用試用進程召開會議,會議強調:
1)要加快推進5G發展;
2)推動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
我們保守估計,市場現預期2020年會新建70萬個5G基站,若政府希望加碼到100萬個,那這就意味著會有額外600億元的資本支出。
市場仍預期2020年5G手機出貨2億部(如圖表5所示),我們認為該預測並未考慮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不僅中國,南韓也經歷供給側中斷)。儘管如此,我們同意市場的樂觀觀點,即今年下半年的反彈幅度會超過以往水平,而且年初的設備銷售一般本就較緩慢。總括而言,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中國的手機廠商可能會推遲新品發佈,這可能導致蘋果今年晚些時候首推5G iPhone手機時出現扎堆現象,從而使競爭更加激烈。

圖表5:2020年5G手機出貨量預測
資料來源:國際數據公司、Gartner、 Counterpoint Research、截至2020年2月25日。上述圖表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目前或未來表現。
「互聯互通」新紀元
短短三個月不到的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已引發創新和新商業理念不斷推陳出新。許多領域「線上取代線下」進程進一步提速。舉例來說,即使在疫情結束後,在家辦公/異地辦公料會越來越受歡迎,這應促進遠程辦公及云端基礎設施/軟體結構性需求增長。
同樣,線上教育逐漸取代線下教育,而且這一趨勢或會持續,因為學生和老師都意識到線上教育帶來的方便和靈活性。
此外,醫改可能會透過更多技術的應用來實現,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治療及大數據等。除了傳統的公共醫療外,這還需要更多私營板塊的參與。
隨著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目前的肺炎疫情為創業和創新的蓬勃發展成大趨勢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因為結構性主題往往會緊跟資本支出的腳步。
「我們會繼續增加新經濟股的比重,並遠離傳統經濟板塊。我們亦認為,股息遞增股繼續表現靚麗。這些增長快速的新經濟公司的現金流和股息料日益增長,因為其業務模式日益成熟。長線來看,我們認為以這些股息遞增股作為投資標的的指數或跑贏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