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觀點 : 牛市回歸 年底有望造好
所有環球主要股指10月份皆錄得可觀回報(如圖1所示),成交量按月小幅提升。我們認為,部分原因在於季節性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在於投資情緒有所改善。

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彭博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環球投資者回歸「承險模式」,帶動這一樂觀情緒的因素如下:
英國: 歐盟現已同意將英國脫歐期限延期三個月,以讓英國議會有時間討論新協議,而大選日期已定,英國有序脫歐的機會有所上升。
儘管仍有許多不確定性,英鎊兌美元匯率月內仍上漲5.20%(如圖2所示),而在英投資較高的公司估值亦經歷大幅重估。

圖 2:英鎊兌美元
資料來源:彭博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美國: 美國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大體優於下調後的預期。截至10月30日,78.4%的公司已公佈業績,其中60.9%的公司收入/淨利潤優於普遍預期(如圖3所示)。雖然我們對此並不驚訝,同樣的情況在過去三個季度反復出現,但我們認為,這是現時美國經濟依然穩固的又一證據。

圖 3:美企第三季業績
資料來源:Refinitiv,截至2019年10月25日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美國聯儲局再次減息25個基點。儘管會後信息表明,迷你減息週期可能就此暫停(如圖4所示),但我們認為,若數據顯示美國宏觀經濟出現任何弱勢,聯儲局仍會快速採取行動。
我們認為,最近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已確定中期利率調整方向,不過調整速度和幅度還有待商榷。

圖 4: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點陣圖
資料來源:彭博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中美達成部分貿易協議(據特朗普總統表示,這是「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很有可能會在11月簽署,但也有可能意味著雙方推遲加徵關稅的計劃。
中國: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不及預期,僅為6%(如圖5所示),被視為政府設定的底線。工業盈利繼續走弱,一些投資者認為,「壞消息即好消息」,並預期中國政府短期內會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措施。

圖 5:中國GDP及工業利潤增長
資料來源:彭博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來港上市興趣恢復
儘管本港政局動蕩,港股仍展示穩健跡象。雖然恆生指數繼續跑輸滬深300指數和明晟中國指數,交投仍淡靜。
雖然如此,市場對新股發行的興趣回歸,而且在過去三個月里,港股的融資額超過了其他主要股市(如圖6所示)。
顯示濃厚興趣的不僅是機構投資者,亦有近期積極來港上市的零售投資者。 一些情況下,公開發行(亦稱零售渠道)獲得超過100倍甚至500倍的超額認購。
我們認為,在一個缺乏特定投資主題的股市,上市興趣濃厚表明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態度轉好。

圖6:IPO籌集資金(10億美元計,2019年8-10月)
資料來源:法國巴黎銀行、彭博,截至2019年10月25日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明晟中國指數:市況表現持續相似
2011-12年市況與2018-19年市況之間存在的驚人相似之處依舊持續 (如圖7所示) 。
鑒於投資情緒有所提振,且無迫在眉睫的經濟下行風險跡象,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很大可能會持續,並指向年底有可能反彈。

圖7:似曾經歷:明晟中國指數2011-12年表現 對比 2018-19年表現
資料來源:法國巴黎銀行、彭博,截至2019年10月31日 上圖僅供參考,並不代表現時或未來表現。
房地產 – 看好中國看淡香港
此前,因為中國缺乏支持性政策及香港時局動蕩對房地產需求(辦公租賃及住宅購買)的影響,我們曾看淡房地產板塊。
然而,我們決定再次看好該板塊。一方面,近期整固後,該板塊估值變得具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們預期政策立場將變得更加有利。
鑒於房地產對中國GDP的巨大貢獻,當中國需要刺激經濟增長時,政府政策往往會趨於寬鬆。另一方面,聯儲局鴿派立場亦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這對中國地產發展商來說是利好因素,尤其是那些高負債的發展商。
就中國發展商而言,我們看好大型國企,因其資產負債表穩健,使得他們能夠在私企進行去槓桿化時把握機會擴大土地儲備。
香港政府已放寬按揭要求,同時有可能增加農地轉換支出,這亦可在中期內提振發展商的銷售。
雖然如此,與我們上期對中港消費板塊觀點一致的是,相比香港,我們更青睞中國地產發展商。
首先,我們認為刺激政策在內地更有效。我們認為,港府最近放寬政策應有助於進一步緩衝實體房市價格下跌。然而,這釋放了升級換房人士積壓已久的需求,進而提升了二手市場的供應,因此令初級市場的競爭加劇。
其次,香港發展商的收入中,出租業務佔比更高。現並無跡象表明本港動蕩局勢會持續多久,因而影響租金收入,尤其是來自零售業務的收入可能會繼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