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3.07.2021

2021年中展望:「再通脹」篇章已終結?

 

投資導航 - 亞洲版 [夏季特刊]

概述

  • 2021年上半年的表現大致上與我們的預期一致。我們的技術性再通脹、經濟重啟及經濟復甦主題顯著跑贏大市。
  • 市場焦點已轉向通脹走高及縮減買債預期,今年下半年該如何重新部署投資組合?

 

回顧2021上半年

2021年上半年的表現大致上與我們的預期一致。我們此前在《投資導航》2021年1月刊中曾提及,疫苗可能成為2021年經濟復甦的關鍵催化劑和決定性因素。事實上,美國經濟復甦領跑全球,而在疫苗接種計劃成功推出後,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也呈現類似的重啟和再通脹效應。

年初時我們預期政府會加碼刺激措施,而各國央行繼續保持寬鬆以確保經濟平穩復甦。這些因素促成全球經濟呈現「金髮女孩經濟」 態勢(既不過熱,亦不過冷),對牛市非常有利,各市場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高位或甚至更上一層樓。

我們此前對股票持樂觀看法,並偏向價值股/週期性股以及大宗商品,這是因為考慮到經濟復甦的再通脹本質,我們預期市場資金會從增長股轉出。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甚至於5月把握機會,從部分較為擁擠的板塊獲利(例如在工業股和材料股大幅反彈後將其觀點下調為「中性」)。此外,預期孳息率會走高,我們繼續「低配」今年上半年回報為負值的政府債。

我們的2021十大投資主題的整體表現

我們今年年初時發佈的2021年投資主題涵蓋範圍橫跨短期技術性主題至長期大趨勢。全球已步入新冠疫苗接種競賽,各國競相成為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多國陸續解除封鎖/限制措施後經濟開始逐漸恢復,全球需求正如我們預期那樣出現激增。

事實上,我們的技術性主題一(全球再通脹)截至目前的表現最佳,較MSCI AC世界指數超出6%以上。

截至目前,跑贏基準指數的其他領域是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尤其是在全球各地在大力推動清潔/綠色能源發展以及美國總統拜登提出基建法案的情況下,這一主題備受關注。

再通脹後的前景如何?

很顯然,隨著疫苗製造商解決供應問題,全球接種率不斷攀升,會有更多國家提早實現全面接種。但許多新興市場的疫苗接種則較為滯後。而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及歐洲)在夏季來臨之際已經離恢復常態又近一步。這從近幾個月的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強勁增長可以反映出,而隨著全球有更多國家放寬限制,該數值未來可能會保持穩健。

新冠疫苗接種率與新增個案

未來的通脹走向如何?

隨著刺激措施的資金注入經濟之中,加上積壓已久的消費需求及供應瓶頸,今年下半年的通脹率可能會衝高。目前的高通脹數據主要是受基數效應及行業特有的供應鏈限制驅動。這一趨勢會持續,美國的通脹將在今年年底前見頂,歐元區則是2022年初。我們會透過長期通脹預期來監察物價上漲持續不跌的風險。從以往通脹週期來看,目前的情況並非如此。

美國未來五年之通脹預期

基於上述原因,正如聯儲局重申,通脹飆升符合預期。通脹飆升的很大部分可能是暫時的,焦點應該放在勞動力市場復甦。儘管如此,我們目前預期美國通脹率今年會上漲3.9%(此前預期為2.5%),2022年將放緩至2.7%(此前預期為2.2%)。

預期會縮減買債規模並於2023年第一季加息

我們在上月的《投資導航》中談過,預期聯儲局會開始討論縮減買債規模。始料未及的是聯儲局在6月議息會上的基調略顯鷹派,表明對通脹飆升的耐心減弱,暗示縮減買債規模以及預期2023年底前加息兩次。點陣圖顯示,18位聯儲局官員中有13位支持在2023年底前至少加息一次,而今年3月份時只有7位支持。

我們繼續預期聯儲局會在今年9月(或甚至是在8月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宣佈縮減買債的決定,並於2022年1月執行。加息方面,我們將首次加息的時間預期由此前的2023年第三季提前至2023年第一季。

今年下半年及以後該如何「乘風破浪」?

2021年上半年,短期技術性再通脹主題的表現幾乎完美無缺。下半年,我們側重於四個長期主題,關注點轉向降低波動及股票風險。我們亦上調部分防守性板塊的觀點,當中包括醫療保健板塊。

年中投資主題

  1. 糧食的未來:健康、生產力及水資源安全
  2. 在碳減排中尋找機遇
  3. 避免100%股票風險之下實現實質回報
  4. 準備好迎接消費「海嘯」

有關詳細內容,請參閱我們的2021年中投資主題小冊子

股票已從2020年3月低位強勢反彈,該資產類別接下來的上行空間可能不如年初。當然,相比政府債,我們仍看好股票,但會審慎篩選板塊。實際孳息率仍是深度負值。

從歷史數據來看,在夏季月份將部分股票投資從風險更高的週期性板塊輪轉至更具防守性的板塊(包括醫療保健股),收益表現不俗。對於側重收益的投資者,低波動性及優質收息策略是具吸引力的投資之選。

如何在信貸利差收緊的環境下獲得收益?就此而言,我們青睞投資於混合資產以錄得收益及實質回報,例如應急可轉債(CoCo債券)。此外,上市及私人房地產基金的估值繼續具吸引力、收益率穩健而且未來有潛力實現資本及租金增長。波動性較低的股票投資形式也可以透過結構性產品及另類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UCITS)基金來實現。

我們的年中主題亦包括大趨勢,尤其關注可持續發展,包括碳信用及糧食的未來,這些都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主題。

最後,預期消費會隨著新冠疫情逐漸恢復常態而出現大幅增長,不過仍需警惕全球疫情反撲風險。旅遊與住房相關的需求、銀行及房地產有望受惠於消費強勁增長。隨著全球邁向新常態,消費行為出現線下至線上的結構性轉變,未來可能會繼續看到電子消費習慣(電子娛樂、電子遊戲、5G相關服務等)進一步增長。

 

結語/策略:

  • 總括而言,全球經濟已從新冠疫情重創中大幅反彈。儘管如此,復甦之路遠未結束,各國經濟重啟步伐並不同步,而新冠病毒變異對全球增長繼續構成威脅。
  • 通脹瓶頸開始逐漸升溫,這也引發對縮減買債及加息的討論。目前,我們認為聯儲局甚至有可能於8月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宣佈縮減計劃,並於今年底或者2022年初開始執行。
  • 在此背景下,我們的年中投資主題旨在重新部署投資組合、分散投資並降低波動性,從其他資產類別中尋求回報,同時關注長期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