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牛市短期內不似會終結
股市目前正處在猶疑期。不確定性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消失,且波動率亦可能持續。中期前景展望維持向好,應該主要利好順周期市場及板塊。

「十月:這是投機做股票尤爲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特別危險的月份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
是「十月效應」抑或是更糟情况的開端?
自1928年,美國股市在10月份已有39次錄得負回報。十月成爲股票投資最危險月份,是因爲史上的這個月曾出現過1907年恐慌、1929年大股灾、黑色星期一(發生於1987年10月19日)以及2008年的環球金融危機。
我們認爲,投資者不必太擔心「十月效應」。統計數據雖有趣,但我們並不會去找尋這些數字背後的含義。
同樣,我們並未察見「超級碗」指標「預測」市場趨勢(如美國橄欖球聯會獲勝則股市會跌;如國家橄欖球聯會獲勝則股市會漲)成功率達80%具有任何意義。這純屬相關性,並無因果關係。另外,9月份(在過去90年)一直是歷史上一年中最疲軟的月份,亦是錄得負收益率次數最多的月份。
今年10月上半月,環球股市跌近6%。造成此跌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債券收益率上升及市場擔憂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會影響企業利潤。正如我們下文所解釋的那樣,我們認爲牛市於短期內不似會終結。
兩大主要原因
美國盈利季開始之前就出現市場拋售,因爲投資者愈發擔憂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給利潤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憂慮出現在第二季度盈利達到增長率峰值之後。目前盈利開始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率,這同時也引發市場疑慮估值是否被高估,尤其是在美聯儲正逐步收緊政策的情况下。

造成近期市場拋售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債券收益率上漲了40個基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的股市暴跌亦發生在債券收益率猛增(55個基點)之後。
我們不排除未來數月內會出現進一步損害,詳細原因見下文。但是,擔憂牛市將轉熊市,意味著擔憂在未來12至15個月內經濟會開始衰退,然而我們並未預見會出現此情况。
本輪周期已處於後期但並未終結
根據美國的數據,當前經濟擴張時期爲史上第二長。若它能至少持續到2019年7月,則能成爲史上第一,我們認爲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有不少跡象表明,當前經濟周期已到了成熟階段:比如,美國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創五十年低位,環球消費者信心提升,企業利潤顯著改善。
此外,亦有衆多跡象顯示,當前經濟擴張不太可能很快結束。首先,公司面臨的成本壓力維持溫和。第二,就業市場及工資趨勢利好消費前景。第三,投資開支,作爲國內生産總值的一部分,仍處於溫和水平,且投資者的承險意欲十分明顯。第四,名義及實際利率水平均保持溫和,供求信貸趨勢向好。最後,環球貿易風險保持在可控範圍。
這些經濟趨勢表明,盈利於2019年將會繼續增長。
共識盈利增長預測

雖然共識預期仍太過樂觀,但盈利於2019年的增長若下調至5-7%範圍就足以看好股市未來12個月的表現,因爲基於市盈率、市帳率、股息收益率或與債券相比,估值合理。
環球股票的市盈率稍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短期缺乏正面動力
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在於中期而是近期前景。我們很難找到正面動力。首先,環球流動性趨緊,貨幣供應量、世界貨幣基礎及央行資産負債表的趨勢都證明了這點。
央行資産負債表擴張放緩

第二,環球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確認,2018年是增長高峰期,而增長將會减速。讓投資者相信2019年是經濟穩健擴張的一年,需要一段時間。此外,正面與負面的經濟數據驚喜相互抵消。
第三,政治環境將持續不穩定。首先,歐洲委員會或將很快就意大利預算發表負面觀點,並要求其修改支出計劃;如意大利仍缺乏靈活性,那麽布魯塞爾方面可能開啓「過度赤字程序」 ,這最終可能導致對意大利的財務制裁達到其國內生産總值的0.2%。第二,英國脫歐引發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升級;雖然脫歐談判的善意十分明顯,但依舊困難重重,這令脫歐過渡期延長的可能性上升,進而導致不確定性持續。第三,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届時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將集中在民主黨所贏得的國會席位上。最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很有可能持續下去。
最後,技術面仍舊平淡,因爲關鍵支撑位被打破,而200日均綫趨勢亦正不斷惡化。此外,情緒指標爲中性,相對强弱指數及移動平均收斂/發散指標,亦然。
考慮到這些因素,市場近期內應該繼續保持無方向性及波動性。
正面投資影響
展望未來,我們的基本分析是,世界經濟將於2019年繼續增長,股市前景將保持向好。一旦投資者相信這會發生,市場將會開始出現正面動力,促進順周期市場(歐元區、日本及新興市場)和順周期板塊(能源、金融、材料及工業)締造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因此,投資者應注重利用市場壓力較大時期,增加對這些領域的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