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6.08.2019

中美貿易戰後向 睇3大因素

譚慧敏 , 首席投資策略師

在7月底中美貿易談判結束不久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條推文中表示,自9月1日起將會對餘下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小幅」加徵10%關稅(此前美國曾計劃加徵25%關稅)。

US China trade talks

特朗普不滿中國未兌現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的承諾,也沒有阻止向美國出售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

短期內市場需注意的3大因素,包括(1)9月在華盛頓的貿易談判是否會如期舉行?特朗普表示會如期舉行,但中方尚未表態。(2)美國農產品進口及華為解禁等技術性問題,在8月底前會否取得任何進展從而導致9月份不加徵關稅?但傳聞中國要求國有企業暫停從美國進口農產品作為反制措施,會扭轉形勢嗎?(3)人民幣兌美元「破7」後,美國隨即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市場憂慮「貿易戰」是否已擴大至「貨幣戰亅?

雖然美國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影響,但這是標誌美國決心短期把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因而導致風險資產進一步下跌,資金大舉逃到避險資產,如美債、日圓及黃金。

我們早前已預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會持續至年底,因中美貿易談判顯然存在結構性問題,包括知識產權保護、補貼國企、強迫技術轉移等是談判面臨的長期難題。這是我們兩個月前將環球股票短期觀點下調至負面、中期觀點下調至中性的原因之一。雙方亦可能會有更多非關稅的貿易壁壘措施出台。市場一方面擔心貿易前景不穩定,另一方面擔心因此對中美以至環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將導致市場持續波動。

採防守策略 收息為上

聯儲局在7月底減息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並宣布提早結束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而貿易緊張局勢惡化,市場相信聯儲局政策將會更「鴿派」,導致美債息率大幅下跌。我們仍然預期聯儲局會在9月再減息一次。但是,央行的寬鬆政策只能對經濟及市場起緩衝作用,難以完全扭轉經濟放緩及市場波動的趨勢。因此,我們仍然建議投資者短期採取防守性策略,把焦點放在股息、債息或票息上。

有甚麼條件會令我們改變現時對環球股市看淡的觀點?第一,若市場經歷大幅調整,特別是美股,而估值回復到長期平均水平。第二,經濟政策有重大調整,如減稅政策出台。貨幣政策方面,環球利率持續低企,特別是歐洲及日本,央行可做的事情並不多。最後,貿易談判或英國脫歐相關的好消息並非不可能發生,投資者可拭目以待!

上述文章在信報財經新聞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