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亞洲城市貧窮問題

毫無疑問,城市化是一股影響力極大的超級趨勢,足以重塑我們的世界。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量人口居住在貧民窟。
儘管城市貧窮問題並非新鮮事物,但其蔓延情況已令人憂慮。聯合國的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就是消除全球各種形式的貧窮。根據聯合國估計,至少有10億人生活在城市貧困地區,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保健、清潔水源和衛生設施[i]。結果,這進一步衍生對食物和住房等基本需求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鑑於90%以上的城市貧民窟位於中低收入國家,使這個問題顯得更加嚴重。
例如,亞洲城市的貧窮人口已呈顯著上升趨勢:
- 世界銀行的2018年報告顯示,在生活於貧窮綫(每天1.9美元)以下的7.83億人口中,約33%生活在南亞地區,9%生活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ii]
- 當貧窮綫上調至每天3.20美元時,貧窮人口將增至12億[iii]
這些快速發展的國家似乎也受到其經濟成果的拖累:遷離農村地區的人口增加,期望能夠受惠於「城市化」的過程。因此,儘管經濟增長對中國和印度等國帶來積極的影響,協助數百萬人口擺脫貧窮,但不同國家內部和之間出現發展不平衡情況,已成為區內的最大障礙之一。
如果任其發展,這個問題只會惡化。根據聯合國預測,亞太區的城市人口將從目前的超過23億(佔區內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增至2050年的35億。根據美世(Mercer)2019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全球十個生活成本最昂貴的城市均來自亞洲[iv]。
亞洲一直以經濟和社會充滿活力,並且擁有光明前景而感到自豪,但上述問題為此帶來巨大阻力。基本來說,在城市生活的兒童面對的營養、教育和醫療保健不足情況,將會扼殺人力資本的發展和生產力的增長。

2019年城市排名
資料來源:美世2019年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顯而易見,單靠亞洲的迅速經濟增長,並不足以協助貧窮人口擺脫城市貧困問題。
這是意料之內的,因為他們的居所大多是質素欠佳、人滿為患、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及排水設備,亦難以入讀公立學校,而所處地點是經常受到氣候變化不利影響風險較高的地區。
然而,隨之而來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加劇,對經濟可持續增長帶來威脅。例如,婦女特別容易受到與城市貧窮相關的風險,因為她們獲得有償工作和教育的機會及時間較少。
這導致與城市化相關的前景——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金及較有機會獲得基本服務——成為大部分亞洲人口遙不可及的夢想。
根據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IIED),由於大部分對貧窮定義和衡量方法純粹以收入水平來計算,而城市人口的食物和其他需求的成本門檻設置太低,因此問題將會變得更加嚴重[v]。
致力尋找可持續發展方案
在致力應對眾多亞洲經濟體日益嚴重的城市貧窮問題時,我們必須謹慎管理區內迅速的城市化步伐。
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認為,解決不平等和共容是這個議題的關鍵重點。
在部分國家行之有效的政策,都是以一系列的經濟共容、空間共容和社會共容為基礎。成功的證據不勝枚舉:
- 例如,為了將城市貧窮人口與就業市場聯繫,河內(越南)已經建成現代化道路網絡;在廣州(中國),非機動車交通已連接公共汽車高速運輸系統[vi]
- 為促進空間共容,綜合的城市規劃創造了具備連通性及可負擔能力的交通方式,從而降低通勤成本和增加就業機會。此外,低收入融資、租賃計劃或租住權保障有助擴闊土地和住房的選擇範圍,限制貧民窟的增加,並長遠提升土地價值
- 事實證明,透過承認全體居民的權利,而不論其身份、收入狀况、種族或原籍地,並為城市居民制訂針對性的社會安全網計劃,我們確實能夠體現社會共容的優點,這在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家已經證實
鑑於大多數決策者似乎低估城市貧窮的規模和深度,因此這些目標將更難以實現。
然而,不同的倡議計劃仍可發揮作用。例如,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的10月31日為世界城市日,就是為了實現解決城市貧窮問題等各種目標。
在2019年的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轉型,創新發展」為主題,並聚焦於透過以下四個主要途徑來推動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 人們日漸意識到利用數碼創新技術來提供城市服務,有助提高生活質素和改善城市環境
- 運用嶄新的前沿技術,創造更共容的城市
- 為城市提供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機會
- 探索前沿技術如何促進城市的社會共容[vii]
另一個潛在方案是,從開始就集中於農村發展,藉此減少城市移民。
中國在這方面獲得讚賞;聯合國特別表揚浙江西南部松陽縣。當地政府透過使用低成本創新技術來改造農村地區,從而提升各村的生活水平。該縣的農民也可以電子商務平台與全球消費者建立聯繫[viii]。
若政府和私營部門持續關注這些問題,對大部分亞洲城市來說,提供低收入住房仍然是減少城市貧窮的最務實方法之一。
這需要在政策議程納入具體的住房發展改革、稅務補貼、獲得信貸的平等途徑、更健全的租住權法和增加對住房服務的投資,以此作鼓勵公平提供各種城市資源的工具。
按照這些思維,亞洲社區行動聯盟是另一條可以考慮的途徑。該聯盟的計劃向低收入社區提供小額補助和支援,藉此挑戰傳統的融資模式。
該計劃及其他各種政策主導的方案,也為那些希望帶來積極社會影響的投資者提供新方式,讓他們在理想的可持續投資策略加入特定的計劃或項目。
鑑於在2030年前消除城市貧窮所面對的挑戰的規模和複雜性,這些方案似乎擁有無限的增長潛力。
[ii] https://www.worldvision.org.hk/en/learn/poverty-in-asia
[iii] https://www.unescap.org/blog/why-cant-dynamic-asia-pacific-beat-poverty
[iv] https://mobilityexchange.mercer.com/Insights/cost-of-living-rankings
[v] https://www.iied.org/introduction-urban-poverty
[vi] https://www.brinknews.com/expanding-opportunities-for-the-urban-poor-in-east-asia-and-the-pacific/
[vii] https://www.un.org/en/events/citiesday/
[viii] https://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5/28/c_138097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