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什麼重要?
長期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不僅有損中美兩國經濟,還加深不確定性、削弱商業信心、以及危及環球經濟增長。事實上,貿易緊張局勢在過去18個月裡令環球經濟增速放緩1.2個百分點。因此,兩國在10月份達成貿易休戰並不意外,尤其是在達成全面協議前路漫漫的情況下。
10月份的貿易談判代表著一次突破,因為在可能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方面取得一些進展,雙方可能於年底前簽署該協議。雖然談判議程中並無新議題,但雙方若是能摘取一些「唾手可得」的果實並「鎖定」一些已取得的成果,則是向前邁出積極的一步。
「第一階段」協議(可能)會包含哪些內容?
- 中國進口價值400-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2018年數值為128億,2012年為261億)及160-200億美元的波音客機
- 中國採取措施保護知識產權並解決技術轉讓問題
- 中國確實開放金融服務市場
- 美國取消原定於12月15日徵收的關稅,現有關稅可能會分階段取消
- 美國批准美科技公司出口2G-4G產品的關稅豁免
- 一項「貨幣協議」 - 美國財政部部長暗示,該貨幣協議可能類似於《美墨加協議》的第33章,協議將要求雙方承諾由市場決定匯率、譴責競爭性貶值、並披露每月的干預情況(美國可能取消對中國的匯率操縱國標籤)
「第一階段」協議對經濟有何影響?
該協議給那些受關稅威脅的公司喘息之機。10月暫停加徵關稅,12月亦有可能暫停,預計會令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1個百分點,令2020年出口渠道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個百分點。隨著目前最壞情況暫時得以避免,這勢必降低環球經濟於2020年陷入衰退的風險。
然而,「第一階段」協議不大可能導致資本支出快速重啟,因為終端需求和產能利用率提升之後,資本支出週期才會恢復。倘若沒有完整的貿易協議,資本支出將很難恢復到2018年下半年之前的水平。
中國購買的美國農產品金額龐大,但這是互惠互利之舉。一方面,這將有助於緩解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脹壓力,因為豬肉嚴重短缺。而要恢復國內豬肉供應,則需要進口更多大豆。另一方面,這對美國農民有利,亦可緩解特朗普總統面臨的政治壓力。

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是互惠互利之舉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2019年11月6日
市場對「停火」的預期,利好人民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因此從9月初的低谷上漲近3%。預期現有關稅會分階段取消,我們預期人民幣短期內會進一步升值。
貿易休戰有助於中國爭取更多時間進行經濟轉型。事實上,中國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已取得不少進展,例如通過禁止強制技術轉讓的新外國投資法,修訂法規以改善知識產權保護,減少對某些行業的補貼,並宣佈加速實施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的全新時間表。
儘管如此,一旦貿易談判轉向與技術專業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極具爭議的非貿易議題,仍有談崩的風險。我們的基本預測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會持續,由貿易蔓延至科技並可能波及金融市場。美國已擴大其貿易黑名單,將中國一些頂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列入其中。還有議員提議限制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由於中美緊張局勢對環球經濟前景仍影響深遠,因而我們預期環球經濟在2020年僅會溫和復甦。
「第一階段」協議對投資有何含義?
儘管在主要議題上缺乏決議,但「第一階段」協議,加上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削減、以及在環球貨幣寬鬆政策與出台更多財政政策的預期這一經濟背景下(詳情請參閱《投資導航》9月及10月刊的首席投資官見解),投資情緒最近顯著提振。
隨著環球領先指標回穩且美債孳息率曲線不再倒掛,擔憂經濟陷入衰退還為時過早,前提是政治情勢自此不會顯著惡化。此外,環球投資者仍持倉審慎,這是一項很好的反向指標。鑒於近期的漲勢,很多有關「第一階段」協議的消息可能已被消化,但任何短期調整都是為多元資產投資組合提升風險係數的機遇。我們對環球股票的觀點從中性上調至高配,看好美國、歐元區、英國及新興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過度悲觀的2018年第四季度後,我們2019年初曾高配股票,以在上半年捕捉強勁的市場回報。2019年中進行獲利了結並轉為審慎後,我們於8月底(美股調整後)上調美股觀點,並於本月將對環球股票的觀點調回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