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3.10.2020

大選重要與否?還看「政策」而非「政治」

投資導航 - 亞洲版 [十月]

US election

焦點

  • 大選重要與否?大選實屬重要政治事件,但對金融市場會構成什麼影響?總括而言,經濟週期才是金融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 然而,美國大選的政策影響尤為重要,尤其是對部分板塊、債券孳息率及美元而言。
  • 我們在下文亦分析大選存在的爭議性是否已在市場上反咉。此外,我們亦有討論,最新的民調情況如何以及我們對「郵寄選票」及「猶疑選民」有何看法?

期待已久的美國大選即將於11月3日進行。分析大選政治相關的文章比比皆是。雖然大選無疑是重大政治事件,但究竟會發展成多大規模的經濟事件仍有待商榷。關鍵是要把「政治」與「政策」分開來看。很顯然,政策才是對金融市場關鍵的因素。

大選民調最新情況

拜登在全國民調中的領先約7-8%。值得注意的是,拜登的整體民調數字相對穩定,不像希拉里2016年時的情況。此外,2016年有26%的選民未作出決定,而此次「猶疑選民」人數預計僅佔 10-15%左右。重要的是,在2016年選舉前的最後幾週,兩位候選人民調差距收窄至誤差範圍,所以主要搖擺州仍足以令選情有利於特朗普。

US election poll

全國民調平均值 (2020 相對 2016)

資料來源:Real Clear Politics、彭博、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截至2020年10月7日

相對於2016年時的情形,拜登目前在關鍵搖擺州相對領先於希拉里當時的票數。若大選前民調差距開始縮小,尤其是搖擺州,則大選最終有可能出現「爭議性結局」。否則,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拜登不僅獲勝當選,而且重新執掌參議院、橫掃國會,掀起「藍色浪潮」。這將成為競選最後幾週需要密切監測的關鍵領域。當然,也有人對投票的準確性提出質疑,尤其是考慮到誤差範圍在上次2016年的選舉中成決定因素。

若選舉結果有爭議會怎樣?

「郵寄選票」比例不斷上升,2016年時已從1996年的7.8%增加到20.9%,而且將會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進一步增加。就何時清點「郵寄選票」,各州份都有自己的規則。弗羅里達州等部分搖擺州會在選舉前開始點票工作,但於選舉日結束後送達之「郵寄選票」則不予以接收。而其他州則接收選舉日結束後數週內送達之「郵寄選票」。因此,大選結果出爐之前,重新計票、訴訟、延期等都有可能會發生,而且並非前所未有。2000年選舉中布什/戈爾延期/訴訟持續到選舉日後的第34日,最終戈爾在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後才承認結果。在這五週期間,標普500指數下滑4%。

儘管如此,今年的大選結果或見爭議性,市場已經部分或全部反映,從現在至一月的引伸波幅加劇可見一斑。一旦大選結果成定局,市場波幅將可能下降,因此這是選舉前利用波動性工具投資的機會。如果選舉結果明確,不存在任何爭議,市場則可能上漲,因為審慎情緒已經映在市場上。

股市在大選之年作何反應?不同黨派獲勝後,股市表現有何不同?

一般而言,股市在大選年上漲,不論哪個政黨獲勝,大選結束後上揚幅度尤其顯著。然而,也有發生過選舉年股市下跌的情況。比如在2008年,巨大的金融危機導致股市下跌。顯然,與大選相比,商業/經濟週期對金融市場構成的影響要大得多。

回顧歷史,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共和黨或民主黨掌控國會兩院的情況下,股市表現相同,均為14.5%。此外,在國會分裂(即兩院分別由兩黨執掌)情況下,民主黨總統執政時股市的表現似乎更加出色。然而,正如上文所強調的,執政黨可以影響經濟週期,但絕對無法掌控它。不可避免的是,因經濟而受到讚揚或指責的會是在位政府,這當中或有關聯,但無因果關係。

Calendar Year Performance During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roughout History (1928 – 2019)

1928-2019年總統大選期間的表現

資料來源:晨星、彭博、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截至2020年10月2日 標普500指數代表股市;彭博巴克萊綜合債券指數代表美債

How Markets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資料來源:McLean、彭博、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截至2020年10月2日

截至目前,2020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因為出現黑天鵝事件,即「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導致環球經濟陷入衰退,是年初市場急劇下滑的主要驅動力。由於政府推出大規模貨幣及財政措施,加上新冠疫苗研發消息不斷,股市已從當時的低位恢復。雖然如此,經濟復甦仍然溫和,並未完全走出困境。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衰退往往會對在位總統不利,截至目前,大選前遭遇經濟衰退的七位總統中僅兩位成功連任。從這一角度來看,總統之位猶如拜登囊中之物。

這次大選中有哪些板塊是潛在的贏家/輸家?

拜登的競選承諾之一是推動美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2萬億美元的基建項目,包括建設零排放公共交通、升級四百萬建築的節能措施以及為兩百萬戶家庭改善抵禦氣候變化設施。因此公共事業、工業、可再生能源、部分汽車業、週期性板塊及材料等板塊將有望受惠。當然,傳統/不潔能源則會受損。這些項目將透過把企業稅率由21%上調至28%來撥付。

拜登的政策也相對有利於工人和個人,比如將最低時薪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這些向低技能工人提供更好工資的政策將支持消費,並可能造成適度通貨再膨脹。針對科技和銀行的政策將備受關注,但預期會是現有政策的進階版而非革新版。

另一方面,若特朗普總統成功連任,將無法奪回眾議院。因此,從政策角度來看,不太可能會進一步減稅。放鬆管制及貿易關稅等無需國會批准的事項預期會持續進行。整體低稅率及有利於商業的環境亦將維持下去。共和黨往往偏重國防及(傳統)能源。和拜登一樣,特朗普總統亦支持基礎設施支出。

大選會對美元和債券孳息率構成什麼影響?

若拜登贏得大選、民主黨拿下參議院多數席位,則有可能通過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假定大選前不會通過這樣的方案。特別是在民主黨橫掃國會的情況下,孳息率曲線會有所趨陡,原因是市場預期公共支出會加碼。我們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的12個月目標為1.25%。

此外,屆時選舉的不確定性不復存在,美元可能會溫和走弱。若民主黨橫掃國會兩院,美元可能出現更大跌幅,因為赤字和財政刺激計劃規模更大。若特朗普總統成功連任,美元弱勢可能不會那麼明顯,縱使按我們目前的預測,認為美元會溫和走弱。

美國大選將如何影響中美貿易戰?

顯然,不管哪方獲勝,中國關係仍將是一個問題。但若拜登獲勝,也有機會變得更可預測,也可以減少單邊主義。美國可能透過下調關稅或完全取消關稅來重新讓中國參與市場開放。儘管如此,人權、市場准入、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仍將成為關鍵議題。無論如何,感覺良好的因素加上市場情緒正面,或可提振亞洲貨幣及部分板塊股票表現。我們繼續「高配」亞洲股票,包括中國、台灣、南韓、新加坡、印度和印尼。

若特朗普連任(國會分裂),貿易則是在少數之中其中一項總統可以自由行使的行政命令和關稅措施。因此,預期中美緊張會持續而且會側重於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上。這一情形也可能會成為「新常態」,市場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仍對貿易緊張局勢敏感。

美國大選對各資產類別的潛在影響概要

Summary Of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n Asset Classes

資料來源: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截至2020年10月2日

結語

總括而言,選舉會帶來一些政策風險,但隨著波動加劇,整體上會創造機遇。在美國大選前,波幅已經升至高位,但很可能因大選結果的確定而下降。大選後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處於經濟週期的哪個階段?」。我們認為,經濟明年會持續復甦,企業盈利會改善。市場焦點屆時將會轉向財政刺激計劃的規模、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及持續強勁的資金流動性。我們曾預測市場會從8月份的超買水平回調,並建議採用「槓鈴」策略。我們繼續建議未來應採用「槓鈴」策略 – 一方面要持續投資,保留風險資產並逢低買進;另一方面透過黃金、高息股票和優質企業債等防守性策略來對沖風險。不要讓美國大選導致您的投資策略陷入癱瘓,擁抱不穩定因素帶來的機遇。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