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 English — 17.02.2023

「買入持有」還是「擇時交易」?

美國股市觀點2023年2月-3月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區股票諮詢部主管徐啟敏 &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區股票諮詢部資深顧問Godfrey OYENIRAN &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區股票諮詢部顧問楊嘉琪

美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月下跌0.1%,是近三年來首次下跌;指數按年則上升6.5%。另一方面,美國今年1月非農就業數據強勁,新增就業人數高達51.7萬人,遠遠超過預期的+18.8萬人。

在一連串超大幅加息之後,美聯儲於今年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4.75%, 符合市場預期,並在貨幣政策聲明中保留有關「目標利率區間持續上調」的措辭。然而,該行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變得相當鴿派,表示「通脹已經開始放緩」。

股市是否已觸底?

在利率大幅調整的背景下,主要資產類別紛紛受到影響。我們留意到,投資風格明顯轉變,增長股跑輸價值股。具體而言,在2022年,能源、金融和醫療保健類股表現出色,而科技和非必需消費品股則表現落後。

受正面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第四季從超賣區域反彈。該指數曾於2022年10月觸及3491點的52週新低。

在經歷波動不已且充滿挑戰的一年之後,許多投資者渴望看到熊市結束,想知道「股市是否已經觸底」?

等待政策轉向

為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都在試圖預測2023年的經濟前景,而關鍵辯論點在於美聯儲的政策於何時轉向。

這一轉向將是市場的一大利好,但可惜並沒有完美的領先指標。本行對終點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維持5%,即預期美聯儲在2023年3月將再加息25個基點,然後將按兵不動,直到2024年轉向。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的言論往往比他們的行動更重要。那麼,劍指政策轉向的言論會是怎樣呢? 會是「遏制通脹的工作現已完成,是時候專注經濟增長了」嗎?

一切都會過去

2022年的市場受各國央行主導,但央行政策在2023年將不再是焦點。在經濟衰退擔憂的背景下,市場接下來必須攻克的難題將是企業盈利。

我們認為,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企業盈利的跌幅仍有下行空間。我們認為,企業盈利增長可能出現均值回歸,即進一步下滑至經濟衰退時期的平均水平(如圖1)。儘管如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由於多次大幅加息導致的經濟衰退(受宏觀經濟驅動),而相比結構性衰退會更短暫。

正如一則古老的投資格言所說,「重要的是留在市場中的時間,而非揣測市場的時機 (it‘s not about timing the market, but time in the market)」 。我們相信, 市場在2023年將需要駕馭宏觀經濟環境,但正如以往一樣,經濟著陸時可能會較為顛簸。

企業盈利將成為焦點

目前正值美國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季。截至2023年2月3日,佔標普500指數市值68.3%的成分股公司已發佈季度業績,總盈利超過預估1.5%,當中63%的成分股公司的盈利高於市場預期(如圖2) 。

企業盈利預測下調始於2022年6月,也就是美聯儲首次加息後三個月。近幾個月,市場對2023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期從10%降到2%,表明盈利開始正常化。

展望未來,儘管中國重新開放可能帶來通脹上行壓力,但中國在放寬疫情限制後,被壓抑已久的需求可能為全球經濟週期提供支持。

從「經濟颶風」轉為「經濟溫和衰退」

儘管最近幾週預估顯著下降,而且業績分項數據也好壞參半,但大多數美國銀行的2022年第四季業績還是成功地勝過預期。

我們留意到,美國銀行業的淨利息收入強勁,消費者也繼續使用信用卡消費。然而,美國銀行業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信貸損失撥備共達28億美元,而且交投疲弱。

儘管如此,美國銀行業對經濟的悲觀程度遠低於部分人的預期。美國大多數銀行都談到「溫和衰退」,就連之前十分悲觀的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 也表示此前不應該用「經濟颶風」一詞(資料來源:彭博,2023年1月14日)。

市場對財報結果的反應正面,再加上「溫和衰退」的前景,意味著股票價格可能已經反映大量的負面因素。

平衡增長和盈利

美國科技巨頭於2022年第四季的盈利和指引普遍參差。然而,我們特別看好這些科技巨頭的企業文化轉變,更關注成本和資本支出的增長,管理層還談到在繼續投資的同時提高效率和消除過剩。

隨著企業不惜一切代價保增長的階段已經結束,科技領域的長期增長放緩,意味着受到宏觀逆風和競爭加劇的影響更大。

不過,科技巨頭的估值已從高位回落,目前的起點比一年前更有利,有機會重估。

我們相信,在挑戰重重的環境下,科技巨頭憑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表現將優於同行,而其核心業務最終能帶動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