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10.05.2021

美國股市觀點:今年首季盈利為強勁增長奠定基調

鄭婉君,亞洲區股票諮詢部資深顧問

概述

今年首個盈利季迎來良好開局

大型銀行以優異表現拉開了2021年盈利季序幕,強勁的業績是受到強勁的資本市場活動以及貸款虧損撥備下調的推動。

我們預期金融股會繼續受惠於回購增加、基本因素改善、利率隨時間上升以及資金向價值股輪轉。美國銀行中,我們青睞對資本市場偏好更高的公司。

繼續看好股票,從成長股到價值股的輪轉尚未結束

全球股票的三大動力依然未變:1) 各央行和政府對流動性的支持充裕;2) 支撐估值的長期負實際孳息率;及3) 2021及2022年盈利動力強勁反彈。

我們認爲從成長/防守性股到價值/週期性股的輪轉並未結束。疫苗、經濟重啟及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計劃將會繼續支撐這些板塊的盈利動力。

總統拜登的基建計劃

隨著價值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美國拯救計劃」)簽署成爲法律,我們預期市場的焦點將轉向即將出台的基建刺激計劃。

白宮公佈了總統拜登的基建計劃(即「美國就業計劃」細節。該計劃將在未來八年内投入2.25萬億美元用於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

這相當於美國國内生產總值(GDP)的11%左右,或每年提升GDP1.3%左右。為給這一計劃提供資金,民主黨現提議將公司稅率提高到28%,並加強美國跨國公司的全球最低稅率。

擬議的一籃子計劃將惠及廣泛行業,包括建築材料、資本設備、綠色/數碼基礎設施以及國內製造業(包括半導體)等。

半導體板塊成焦點

由於芯片普遍短缺,影響全球科技及汽車公司,令半導體行業近來一直備受關注。

事實上,由於半導體行業的順週期性質,該行業年初至今已大幅跑贏其他科技板塊。我們更青睞汽車、半導體記憶體以及半導體設備公司。

從成長/防守性股到價值/週期性股的輪轉並未結束。疫苗、經濟重啟及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計劃將會繼續支撐這些板塊的盈利動力。聚焦金融股、基建刺激計劃受惠者、以及半導體公司。

今年首個盈利季迎來良好開局,截至撰稿日,第一季每股盈利超過預期6%左右,金融股居首位。

大型銀行盈利大勝預期

大型銀行以優異表現拉開了2021年盈利季序幕,強勁的業績是受到強勁的資本市場活動以及貸款虧損撥備下調的推動。

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 交易和投資銀行活動仍然活躍。多間銀行皆是如此,延續了近幾個季度以來對收入的支撐。
  • 這有助於抵消貸款增長及淨息差所帶來的挑戰。流動性過剩以及利率低企,對較傾向於淨利息收入的公司構成了影響。
  • 前景樂觀。由於銀行表示經濟狀況持續改善,整體基調普遍向好。銀行釋放更多此前為潛在的壞賬準備的儲備金(如圖1),則可反映出這一點。
  • 由於採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計算的每股盈利更佳,銀行在未來幾個季度的回購能力將高於此前的預期。

隨着企業重新思考新冠疫情後的商業戰略,資本市場偏愛程度較高的銀行正處於交易的最佳時機,投資銀行諮詢環境也在蓬勃發展。這是我們目前首選的美國銀行類別。

Banks reducing reserves for loan losses

仍看好金融股但其表現可能會稍作喘息

儘管大勝預期,但銀行股在公佈業績後的第二日便跑輸標普500指數,可能是因爲市場期望已經高企。利率在年初以來的劇烈上漲後短暫下跌,我們預期銀行的表現(對利率變動非常敏感)也會如此。

儘管如此,我們預期金融股將繼續受惠於回購增加、基本因素改善、利率隨時間上升以及資金向價值股輪轉。

價值/週期性股在此階段仍受追捧

全球股票的三大動力依然未變:1)各央行和政府對流動性的支持充裕;2) 支撐估值的長期負實際孳息率;及3) 2021及2022年盈利動力強勁反彈。

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料加速至6.3%,在經濟重啟和財政刺激的支持下,標普500指數的預期盈利增長爲37%。儘管通脹壓力將在今年上升,但由於高失業率和低基數效應(可能會在2021年底前消失),其影響很可能是暫時的。  

我們認爲從成長/防守性股到價值/週期性股的輪轉並未結束。疫苗、經濟重啟及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計劃將會繼續支撐這些板塊的盈利動力。

總統拜登的基建計劃

隨著價值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美國拯救計劃」)簽署成爲法律,我們預期市場的焦點將轉向即將出台的基建刺激計劃。

白宮公佈了總統拜登的基建計劃(即「美國就業計劃」細節。該計劃將在未來八年内投入2.25萬億美元(如圖2)用於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相當於美國國内生產總值(GDP)的11%左右,或每年提升GDP1.3%左右。為了支付這一計劃,民主黨現提議將公司稅率提高到28%,並加強美國跨國公司的全球最低稅率。

該項法案現將面對國會的激烈辯論,透過提高企業稅及其他稅率來為計劃提供資金,肯定會遭到共和黨的反對。我們在此強調的是擬議的基建計劃的關鍵支柱,以及該法案獲通過之後的主要受益者。

breakdown of Biden's infrastructure stimulus plan

交通運輸/電動車支出

具體而言,該法案提議投入6,210億美元(或每年780億美元)於地面交通運輸相關項目。在這6,210億美元中,1,150億美元被指定用於修繕公路和橋樑、850億美元用於現代化交通、800億美元用於鐵路、1,74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開發(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營部門的撥款和獎勵計劃,以便到2030年建立一個由50萬座電動車充電樁組成的全國網絡,為5萬輛柴油運輸車和20%的校車供電)等。

議案中針對道路和橋梁(即水泥和粒料生產商的主要終端市場)的開支數額似乎小於預期,計劃用於更廣泛的交通運輸開支,包括鐵路、機場和港口等對材料的依賴程度較低的基礎設施。我們假設這1,150億美元將在8年内(每年140億美元)追加至《修復美國地面交通(FAST)法案》,即現行的5年地面交通計劃,資金於2021年到期。但這意味著用於新交通計劃的開支要比此前的計劃(即增加28%-42%)小。

粒料公司和建築設備公司在基建計劃公佈前表現強勁,我們認爲這些股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稍作喘息,直至公佈更多有關重新授權FAST法案的規模細節。儘管如此,我們繼續「逢低買進」,因爲建築支出的總和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實現非常可觀的增長。

更大規模的電氣化以及更強的電動車基礎設施網絡將有助於支撐電動車需求,利好擁有強勁的電動車新車產品線及電動車供應鏈的汽車製造商,例如鋰生產商、銅生產商和車用半導體公司。

重振國內製造業,強化5G/寬頻基礎設施

該計劃提出撥款3,000億美元用於重組和重振美國製造業,包括投資500億美元於半導體製造與研究,這是獲跨黨派支持的《晶片美國製造法(CHIPS Act)》所呼籲的。此外,計劃還提出投入300億美元用於醫療對策制定、研發、及相關生物防備與生物安保,以應對未來可能會面對的全球大流行疾病。 主要受惠者將包括:1) 半導體設備公司,將受惠於增加的晶圓代工資本支出;2) 廠房自動化及設備公司,將受惠於1,000億美元用於強化5G/數碼基礎設施。

拜登政府認爲寬頻網絡是像電力一樣的基礎需求。總統的計劃是在無網絡服務及覆蓋率不足的地區優先建設保障未來的基礎設施,以實現高速寬頻覆蓋整個美國。目前,美國約有10%的人口仍然無法使用可靠且網速可接受的寬頻。對於5G覆蓋的關注度提升,料有利於5G基礎設施供應商與隨之而來的供應鏈,以及電訊商與電訊塔公司。

升級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且可負擔得起的住房、激勵清潔能源板塊

擬議的基礎設施計劃還包括:

投入1,110億美元用於升級供水系統。該計劃包括投資450億美元於美國環境保護局的「飲用水循環基金」和「國家基礎設施用水改善(WIN)」補貼,以更換美國全部的鉛管和服務管道。另外,還有100億美元將用於監測和補救飲用水中存在的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問題。560億美元的撥款及低成本靈活貸款將用於把老化的供水系統更新爲現代化設施。主要受惠者包括水處理和水技術公司。

2,130億美元將用於建造和改造超過200多萬幢住宅和商業建築,以滿足可負擔得起的房屋需求。這一宏偉目標包括建造50萬套新房及改造100萬套住宅(節能改造升級)。此舉將帶動節能產品需求,例如絕緣、屋面材料、熱泵、暖通空調(暖氣、通風及空調)產品。

1,000億美元將用於重振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包括實現電力再生現代化及提供清潔電力,重點是到2035年實現100%的無碳電力。具體而言,該計劃提議將清潔能源發電和儲能的直接支付投資稅收抵免(ITC)和生產稅收抵免(PTC)期限延長10年並逐步取消。ITC一般應用於太陽能發電項目,允許納稅人從聯邦稅中扣除安裝太陽能系統成本的部分百分比。而PTC則是更常與可再生能源風能發電項目相聯係。

PTC是根據符合條件的能源項目的發電量和售電量,按每千瓦時(kWh)給予稅收抵免。主要受惠者包括大力轉型至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公用事業公司。

半導體 – 受惠於週期性和結構性有利因素

由於芯片普遍短缺,影響全球科技及汽車公司,令半導體行業近來一直備受關注。

事實上,由於半導體行業的順週期性質,該行業年初至今已大幅跑贏其他科技子板塊(大部分是新冠疫情受惠者)(如圖3)。尤其是在記憶體和車用半導體等子板塊,週期性復甦正在驅動因代工產能限制導致的多個供應緊張問題。

最近的半導體元件短缺和地緣政治風險凸顯了半導體自給自足的重要性,而且人們認識到半導體是科技板塊所有創新的根本技術。

我們認爲,隨著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和中國)致力於加強國内半導體製造能力,而且代工廠不斷擴大產能以滿足強勁的行業需求,半導體設備公司將成爲最大的受惠者之一。我們也看好汽車與半導體記憶體公司,正面的週期性有利因素尚未完全反映在這些公司的股價上。

電動車半導體– 電氣化的核心

隨着汽車產業向電動車轉型,車用半導體也享有結構性順風。目前,我們留意到電動車的採用已大幅提速(如圖4),這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驅動,例如更嚴格的排放規範、政府提議禁止内燃機汽車、各種汽車主機廠積極推出新型電動車以實現未來全面電動化的願景、電動車在成本及性能方面相對於内燃機汽車的競爭力有所提升。

一輛典型的純電動車的半導體含量(約800美元)是内燃機汽車的兩倍,我們相信每輛汽車的平均半導體含量可以從2020年的510美元左右增加到2030年的1,100美元,推動汽車半市場未來十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1%左右。 

Semi conductor sector has outperformed the overall tech sector
Global penetration of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