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trategy — 30.09.2021

美國股市觀點:美國股市仍有可投資的主題?

亞洲區股票諮詢部資深顧問  鄭婉君

摘要

美國醫療保健 – 疫苗股的「加強劑」

  • 隨着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導致新冠病例回升,我們認為疫苗相關股有兩大新驅動因素:
  1. 2021年8月,美國三間疫苗廠商之一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全面授權,為16歲或以上人士接種。FDA的全面授權,將有助釋除公眾對疫苗安全性和效用的憂慮,支持疫苗接種計劃的實施。
  2. 此外,對疫苗效用下降的擔憂,亦有助推行加強劑接種。2021年9月2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正式公佈其中一款疫苗的加強劑接種建議。

乘着新興「先買後付」的投資機會

  • 金融科技驅動的「先買後付」(Buy-now-pay-later)支付選項,在零售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少消費者亦視先買後付為一種預算管理工具。先買後付不但帶來提升商戶轉換率的優勢,而且可以藉此接觸千禧世代人口,因此商戶的採用率正在提高。
  • 就此主題,投資者可考慮投資於專門經營先買後付支付方案或擁有多元化業務的金融科技企業、已採用先買後付的電商平台,以及信用卡/扣賬卡網絡營運商。

美國公用事業 – 受惠於基建開支及去碳化趨勢

  • 與大市比較,公用事業行業的相對估值低於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的水平,存在相對價值。
  • 公用事業以其可預測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見稱,但與此同時,行業將成爲美國基建計劃和推動去碳化這結構性趨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增長日漸可期。
  • 我們認爲考慮到市場愈加關注行業的增長潛力,將可以抵銷債券收益率逐漸上升的影響。

儘管近期投資情緒較為疲弱,我們仍然認爲美國股市有可投資的主題。除了我們在上月提出的經濟重啟主題之外,我們認爲投資者亦可考慮疫苗相關股、在基建主題中相對被忽略的美國公用事業行業,以及受惠於新興「先買後付」主題的公司。

 

美國醫療保健 – 疫苗股的「加強劑」

隨着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導致新冠病例回升,我們認為疫苗相關股有兩大新驅動因素:

美國FDA全面授權

美國使用的三款疫苗,分別由美國三間大型藥廠生產。直到近期為止,上述疫苗都只能透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提供。2021年8月,這三間藥廠之一獲得FDA全面授權,為16歲或以上人士接種。這是FDA在嚴謹分析臨床數據後得出的結果,反映新冠疫苗的監管狀態,已相等於任何其他獲FDA授權的疫苗。

這一點很重要,因爲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全國民意調查1指出,超過三成尚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表示,如FDA對其中一款疫苗作出全面授權,將能釋除他們對疫苗安全性和效用的大部分或全部憂慮。因此,FDA的全面授權將可能有助疫苗接種計劃的實施。

加強劑接種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在Delta變種病毒流行後,前線醫護人員的疫苗有效率由Delta出現前的91%下降至66%。對疫苗效用下降的擔憂,有助推行加強劑接種。

2021年9月2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正式宣佈,建議為特定人口群體及高風險環境工作者接種其中一款疫苗的加強劑。

整體而言,FDA全面授權和加強劑接種,將可為疫苗主題帶來動力。

 

乘着新興「先買後付」的投資機會

由金融科技驅動的「先買後付」(Buy-now-pay-later)支付選項,在零售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少消費者亦視先買後付為一種預算管理工具。先買後付產品一般會綁定扣賬卡,讓消費者在購物後,在4至10星期內分期付款。

商業模式方面,先買後付公司主要向商戶而非消費者收費,收費率約為2.5至4%,較信用卡/扣賬卡的收費高,但低於網上商店的平台費用。

先買後付不但帶來提升商戶轉換率的優勢,而且可以藉此接觸千禧世代人口。千禧一代的信用卡使用率較低,先買後付產品使用率則較高。因此,儘管先買後付的支付成本較高,商戶的先買後付採用率亦一直在提高。

市場潛力龐大

根據一項賣方預測2,先買後付市場規模可於2025年達到約0.6至1萬億美元,為目前相關金融科技企業處理的商品總值的10至15倍。

市場滲透率方面,根據Worldpay的報告3,先買後付於2019年在瑞典和澳洲電商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爲24%和8%,英國和美國等較新的市場則分別爲3%和1%,有龐大的增長空間。

一般情況下,先買後付的消費者應收賬款週轉期為25至45日,即資金每年可週轉8-10次。企業資金主要來自股東權益、應收賬款融資及客戶存款。如行業增加約500至1,000億美元應收賬款融資,此資本結構將可支持0.6至1萬億美元的商品總值規模。

如何投資於此主題?

就此主題,投資者可考慮投資於專門經營先買後付支付方案或擁有多元化業務的金融科技企業、已採用先買後付的電商平台,以及信用卡/扣賬卡網絡營運商。

 

美國公用事業 – 受惠於基建開支及去碳化趨勢

公用事業行業表現較大市落後,存在相對價值。年初至今,標普公用事業指數的回報率爲6.7%,顯著低於標普500指數的19.1%。

雖然公用事業行業的平均預測市盈率以絕對值而言仍處於高位(18倍左右),但行業的相對估值則低於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的水平,為標普500指數的0.9至1.0倍。這說明公用事業的市盈率上升,並未能跟上大市步伐,反映股價有進一步向上的潛力。

公用事業以其可預測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見稱,如投資者擬在未來數月尋求更具防守性的投資組合定位,將可從潛在的資金輪動受益。此外,公用事業將成爲美國基建計劃和推動去碳化這結構性趨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拜登政府的目標為到2030年實現80%潔淨能源發電和50%碳減排4),增長日漸可期。

基建計劃如何利好公用事業?

拜登的基建計劃包括投資730億美元重建電網,例如建設新電纜和增強電網的靈活性,以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該法案還包括60億美元,用於援助經營陷入困難、有可能倒閉的核電廠,將利好擁有較多核電項目的公用事業公司。此外,正在推進的3.5萬億美元鉅額預算法案可能包括更多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例如低碳科技稅務減免。

債券收益率上升值得擔憂嗎?

市場對公用事業行業的部分擔憂,主要是債券收益率上升,因此債券收益率在過去數月呈橫行走勢,對行業有一定幫助。儘管如此,我們認爲考慮到市場愈加關注行業的增長潛力,將可以抵銷債券收益率逐漸上升的影響。 

 

1 資料來源:“KFF COVID-19 Vaccine Monitor: Profile Of The Unvaccinated”,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2021年 6月

2 資料來源:BoAML, 2020年 11月

3 資料來源: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0, Worldpay, 2020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