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入摩」
中國A股市場,市值7.4萬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正邁向國際化的里程碑。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於2018年5月15日宣布將超過230隻大型A股納入其國際指數的最終名單。2018年6月1日的初期納入因子將為2.5%, 並將在2018年9月3日上調至5%。納入因子為5%時,估計A股將佔MSCI中國、MSCI亞洲(日本除外)、MSCI 新興市場及MSCI AC世界指數分別為2.6%, 0.9%,0.8%以及0.1%,並可能為今年國內股票市場帶來約2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但是,相對於A股市場3.4萬億美元的總自由流通市值以及700億美元的每日平均成交量,僅200億美元的資金流預期難以為在岸股票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長線外資流入增加
台灣及南韓分別用了9年以及6年時間才達到全面納入MSCI指數。A股要100%被納入,相信也將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儘管如此,市場預計未來5至10年, 逐步增加納入足以為國內市場帶來3,600至7,800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流入。目前A股市場的外資持股量僅為2%(雖然自2016年底以來已經翻倍), 以及佔總自由流通市值的5.4%。中國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進一步融合相信會令國內企業的管治水平改善,加上在岸市場機構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些因素將降低整體內地股票市場的波動率,繼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
短線市場情緒上漲
A股在本月迄今表現跑贏離岸中國市場 (截至2018年5月25日,滬深300指數上升1.8%相對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 2.2%)。儘管今年4月份A般市場出現調整,滬深港通北向資金流持續升溫,顯示海外投資者對投資A股的興趣日濃。事實上,今年4月份北向日均流入量創下27億元人民幣(約4.2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而今年5月份上半月北向累計資金流入達270億元人民幣(約42億美元)。此外,滬深300指數成交總量中的北向成交量已從2016年的1.6%上升至今年年初至今的6.0%。
超額收益及資產多元化的有利來源
估值方面,大型A股(如滬深3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是13倍,遠低於整體A股市場的18倍。儘管中國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以及國內持續金融去槓桿化,A股市場在今年第一季度仍然錄得16%的盈利增長。此外,尚待開發的國內股票市場目前主要由散戶投資者主導 (散戶投資者佔日均成交量85%), 這為由下而上選股的投資者帶來很多「超额收益」的機會。
我們相信中國A股「入摩」將提升國際投資者對國內股票市場的關注,特別是具有良好(風險調整後) 回報潛力的優質A股。此外,鑑於A股與環球股市的相關度相對較低,A股也能成為資產多元化配置中一項投資來源。現時中國A股的比重還未有很明顯地反映在環球指數之中,這意味長遠來說資金流入的空間龐大。而且,A股「入摩」也符合中國實現市場國際化以及提升人民幣地位的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