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25
#MARKET STRATEGY

投資導航 亞洲版2025年11月 | 中國股票重回國際視野: 從「不可投資」到「不可忽視」

Prashant BHAYANI 亞洲首席投資官 | 譚慧敏 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 | 劉傑俊 亞洲投資專家

article-banner

在2024年強勁反彈後,中國股票 (包括國內A股及在香港上市的H股) 在2025年再次表現出色。外國投資者近年來因中國股市持續低迷而普遍視中國股票「不可投資」;但這一看法現已逐步轉變為視中國為「不可忽視」的市場之一。尤其是今年年初DeepSeek (深度求索) 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及內地一系列人工智能(AI)創新不断,眾多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對中國股市前景的悲觀情緒。

我們繼續看好中國股票,並認為A股和H股後市仍有進一步上行空間。主要推動力包括: 

  • 由基建延伸至應用端的AI需求持續上升
  • 中美兩國「以升級促緩和」的貿易摩擦「戰略」
  • 企業盈利有望回升
  • 股票估值相對合理及投資者信心增強

1. 由基建延伸至應用端的AI需求持續上升

在最近召開的四中全會上,北京當局明確將「科技自立自強」列為「十五五」規劃核心目標。中國擁有豐富且具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及電網基礎設施,在該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能夠滿足AI強勁需求帶動下大幅增加的用電需求。此外,中國也是全球主要AI人形機器人和智能服務設備的生產國。預計中國今年的AI資本支出可能達到人民幣6000-7000億元(見圖1),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助推動本土科技品牌商業化及規模化。 

2. 中美兩國「以升級促緩和」的貿易摩擦「戰略」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取得積極成果,雙方同意將芬太尼關稅立即減半至10%,並暫緩一年徵收對等關稅、出口管制及海事費用等。這些措施可能會將2025年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加權平均稅率從32%降至22%,與區內國家(例如東盟約20%、南韓約15%)接近。

市場對雙邊關係暫時緩和的反應平淡,因相關緊張局勢降溫已在預期之內,且中美一向採取「以升級促緩和」的互動策略,但此舉確實令資本市場更加清楚未來政策走向。

這項新協議標誌着「休戰」,惟難言貿易緊張徹底結束,未來仍存變數。此外,長期來看,雙方在科技和關鍵礦產方面的脫鉤仍可能加速。 

3. 企業盈利有望回升

中國股票 (包括A股和H股) 年初至今的強勁升勢主要由估值擴張推動,而非企業盈利。預期整體盈利增長將於明年見底回升。未來盈利的主要潛在驅動力包括:AI資本支出帶動的利潤增長;「反內卷」行動及消費刺激措施帶來的利潤再膨脹;以及隨著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而不斷增加的海外市場敞口帶來的利潤增長。

 4. 股票估值相對合理及投資者信心增強

雖然恒生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於今年十月觸及多年高位,但遠期市盈率目前分別為12.7倍和16.3倍,遠低於標普500指數的25.8倍。

截至十月底,香港股市今年以來累計錄得的南向資金淨流入達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我們繼續看到國內投資者對香港和中國A股市場的信心持續提升的潛力,這意味着將有更多過剩儲蓄重新分配到股市。我們亦相信,鑑於環球資金分散投資需求、中國股票相對估值合理及對中國市場長期「低配」,未來中國股票將逐步重回國際投資者視野。

中國股票 (A股 + H股):建議逢低買進

  • 由於「十五五」規劃未提供科技領先或經濟平衡的細節或具體目標,我們認為接下來值得關注的重要會議將是擬於今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擬於2026年三月召開的兩會。
  • 在「美聯儲托市」和「特朗普托市」的背景下,金融條件趨於寬鬆,利好風險資產,包括中國股票。此外,預期中國將繼續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內地的金融條件亦正逐步改善。
  • 建議投資者在市場回調時吸納A股和H股。我們繼續喜歡投資於增長股/科技股,以及香港/中國金融及中國電信板塊的高股息股的槓鈴策略。